1. 首页 > 股票投资

巴菲特投资策略中的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美国华尔街金融市场出现的金融风暴不但结束了华尔街模式,而且一度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出台救市措施,建立新的金融体系也提上了工作日程。很多投资者不禁猜测,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危害到底还有多深?股市何时能够回暖?

面对混乱的金融市场,投资信心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在经济下滑,市场低迷的环境中,投资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巴菲特的投资名言中,有一条非常著名的投资真理:

“成功的租读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夙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见坏快闪,认赔出场求生存"是巴菲特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原则,他在长期的投资中练就了眼明手快的功夫,只要意识到自己投资失误,市场有变故就马上撤离,这也是求生存最重要的方式。

巴菲特投资策略中的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1968年5月,美国股市一片狂热,投资者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进入了最亢奋、最贪婪的阶段,纷纷倾注全部资金购买各种股票,巴菲特认为在这种行情下很难再找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因此,为了保证资金安全他急流勇退,并解散了合伙公司。1969年6月,股市出现了暴跌,并愈演愈烈,最终演变为股灾,一年后,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比1969年初降了50%多。巴菲特崇尚理性的投资观念,总是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使得他能够避免股市中大的风险,即使收益很少的情况下也不会赔本。

无论是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还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巴菲特都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一般的投资者难以做到的。正好相反,在股市狂热的时候,他们一拥而进,而在股市见底回暖的时候,却又无动于衷。巴菲特理性的价值投资得益于他具有一套科学的投资方法,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是著名的经济学大师,曾经提出了以净资产价值、低市率为标准的投资方法,以此为基础,巴菲特发现了一一个数学公式,以利率来衡量价格的高低,既投资一家企业的股票要满足三个标准:①市盈率在10倍以下;②个股股价回调的点位应该在历史最高价的一半;③股价要低于每股净资产。

巴菲特稳健的投资原则就在于把握企业的中心价值,“安全边际”的提出就是稳健投资的精髓。以此为基础,巴菲特把握了股票投资的真实价值,一旦股价低于其实际价值,就存在一个安全边际,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资产、盈余以及股利都与股价出现了偏差,只要知道了这个道理,无论是市场处于什么情况,进入或者退出股市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从而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很多投资者之所以在市场中看不清发展趋势,就是没有一个科学的判断标准,只是依照股价的升降来决定买卖,股价和价值内在联系在股市中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来。

巴菲特认为,对上市公司的所有预测指标,不能成为投资的基础,因为上市公司的经营预期是无法实现的,预估是带有很大风险的思考模式。在股市低迷期,如果一家公司预计未来盈余丰厚,投资者就会大最购买造成价格不断攀升,因此,股价很容易偏离其实际价值,而一旦这个预期失败,投资者贸然买进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就可想而知了。

巴菲特不反对市场上那些预估的做法,只是巴菲特始终坚持着他稳健的投资原则,即使因此错过了很多投资机会,他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在股市火热的时候没有介入,错过了科技股的暴涨浪潮。比如美国在线,在短短的9年的时间里上涨了3.47万信倍,如果巴菲特投入1万美元就会创造出3.47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这些机会让那些善于冒险的华尔街投机分子创造了一个个暴富的神话。2000年科技股破灭,使很多投资者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之间又回到了10年前。巨额财富不过是县花一现。巴菲特坚持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没有被狂热的投资热潮冲昏了头脑。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使美国股市又一次陷入低迷,少了那些狂热分子的身影。这时,沉寂了几年的巴菲特重新拾起原来的传统绩优股,开始寻找他新的投资对象。巴菲特虽然老了,但他的投资理念并不过时,他教给投资者如何用理性的头脑看待市场、看待风险。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