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经济学中什么是悬崖效应?悬崖效应怎么理解?

  在电信行业有一个悬崖效应,同样适用于经济学方面,那么什么是悬崖效应?悬崖效应怎么理解?“悬崖效应”是指事物在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中的临界点(线)阶段或范围内的变化特征和结果,即量变突破引起的质变。这就像一个人站在悬崖边,没有迈出一步,仍然站在悬崖上,迈出一步,然后从悬崖上掉下来。

  在经济学中,悬崖效应是一个正向回馈循环,主要用来描述一系列不成比例的(放大的)连锁效应,这些效应可能是在评估银行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时,降低单个证券的信用评级所导致的。例如,如果信用评级机构预计在银行投资的信用风险上升,它将下调其信用评级,导致银行为满足国家资本要求而增加资本筹集成本。特别是在次贷危机期间,由于大多数投资的评级急剧下降,银行不得不补充大量资本。在银行最需要资本来应对高额损失的时期,它还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这将导致银行金融形势进一步恶化,因此信用评级将继续下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这种由外部评级导致的顺周期现象被称为悬崖效应。

悬崖效应.jpg

  悬崖效应描述的是因人的冲动或狂热导致对风险视而不见,难以警惕。投资者在极度狂热、冲动之后,很容易失去理性而对风险视而不见,其特点是因盲目盲从而引起的狂热狂躁激进行为,听不进劝阻。对银行方面来说,银行需要高度重视集中度风险、策略风险等不易察觉的危机,避免因过度狂热而看不到其中风险。例如银行在经济上行期盲目放贷,经济下行期盲目借贷;优质客户大量涌入,相关要求降低。防止悬崖效应的核心措施是要防止狂热心态的扩张,加强外部约束限制,加强风险提示、警告、落实防范措施。

  上述内容是关于经济学方面悬崖效应的相关知识,投资者不能因一时眼前的利益有所松懈,对危机风险视而不见。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