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三元股份2019年营收同比增9%,净利下滑25%

  北京老牌乳企三元股份净利润再次出现下滑。

  4月24日晚间,三元股份发布财报:2019年营收81.51亿元,同比增长9.32%,归母净利下滑25.51%至1.34亿元。

  这是三元股份继2018年业绩转好、净利润大增137.25%后,再次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作为2008年为数不多未受三聚氰胺波及的乳品企业,当年三元股份创下了87%的净利增长,之后便开启了收购之路。

  近十多年来,三元相继收购三鹿奶粉、湖南太子奶、艾莱发喜、唐山三元及法国公司BrassicaHoldings,期望通过收购布局奶粉、乳酸菌饮料、冰淇淋、植物食品市场,同时进行全国化扩张。

  然而频繁的收购并没有为三元带来净利润的实质增长。2009年至2019年的11年中,三元股份扣非净利润连续9年亏损。

  三元与伊利、蒙牛的差距也逐渐拉大2019年其营收约为伊利、蒙牛的十分之一。

  此外,三元收购的公司中,2019年湖南太子奶营收同比下滑46.07%至5156万元,北京艾莱发喜净利润为9794万元,同比减少1753万元。唐山三元净利润亏损2102万元,同比增亏1244万元。

  对于2020年的经营目标,三元股份表示2020年新收入准则预算营业收入83亿元。因受疫情影响尚无法准确评估,存在不确定性。

  据此估算,三元股份2020年的营收目标预计增长1.8%。

  收购三鹿后扣非净利连续9年下滑

  2019年,三元股份获得了1.34亿元净利润,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

  财报显示,去年其政府补助高达1.15亿元,几乎和净利润持平,而扣非净利润大幅缩水59.77%,仅为0.5亿元。

  事实上,自2009年起,三元股份扣非净利润已连续9年亏损,直到2018年其扣非净利同比大增1163%,终于实现了1.24亿元的盈利,2019年再次下滑。

  这与三元股份的收购策略密切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营收仅为23.8亿元的三元股份选择对“三聚氰胺”事件的主角三鹿奶粉进行重组。

  而三鹿集团在2007年的销售收入为100.16亿元,在中国奶粉市场占有18%份额。

  彼时伊利、蒙牛、光明三家乳企2008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16.59亿元、238.65亿元和73.59亿元,按照三元当时的规划,收购三鹿后将有望实现销售收入破百亿,进入中国乳业前三名。

  然而事与愿违,收购三鹿奶粉后的第一年,2009年三元股份营收大增68.33%达到23.80亿元,但净利润从2008年的0.41亿元转为亏损1.29亿元,同比下滑416%,运营三鹿原有资产的河北三元亏损达1.37亿元。

  收购三鹿的后遗症让三元股份在之后9年间扣非净利润连续下滑,财报显示2017年河北三元仍处于亏损中,2018年扭亏为盈实现0.3亿元净利润,2019年增长至0.6亿元,这一水平和刚刚收购时的2009年相同。

  除了三鹿,三元股份为发展奶粉业务2016年收购的唐山三元仍处于亏损中,2018年亏损858万元,2019年亏损继续扩大至2102万元。

  此外,2009年收购三鹿以来,三元股份销售费用不断增长。

  其中2009年销售费用为5.31亿元,同比增长164.29%,占到当年总收入的22.3%,之后所占比例均在19%以上。

  2019年其销售费用为21.91亿元,约为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是去年净利润的16倍。

  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搜狐财经表示,三元股份“增收不增利”主要和运营效率及成本控制等相关。相比伊利、蒙牛,三元缺乏核心大单品和产品创新。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三元的奶粉业务缺乏亮点导致产品在市场上并无话语权。产品品牌不突出,液态奶没做大,奶粉没做好,三元处于被各大品牌前后夹击的困境。

  营收与伊利、蒙牛差距扩大至700亿

  收购三鹿后的10年间,三元股份营收从2008年的23.8亿元增至2019年的81.5亿元,净利润从0.41增至1.34亿元。

  这一速度远远赶不上营收早已超过百亿的伊利、蒙牛。

  2018年,伊利营收达789.76亿元,是2008年216.59亿元营收的3.6倍,净利润由当年的亏损16.87亿元增长至64.4亿元。

  蒙牛2019年营收790.3亿元,是2008年238.65亿元营收的3.3倍,净利润由亏损9.49增至41.05亿元。

  据此估算,伊利、蒙牛2019年的营收约为三元股份的10倍。三元与蒙牛营收的差距由2008年的215亿元,扩大至2019年的709亿元,三元与2018年伊利的营收差距也在700亿以上。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搜狐财经表示,三元在华北地区属于主流品牌,但在蒙牛和伊利的夹击下,利润受到比较大的蚕食。

  总体来看,液态奶仍是三元股份的营收主力,2019年液态奶收入为45.6亿元,占到乳制品收入的56%以上。

  其次为冰激凌和包括奶粉在内的固态奶业务,2019年分别收入14.23亿元和12.77亿元,占比17.8%和16%。

  液态奶方面,2011年,净利润只有0.49亿元的三元股份依然选择与【新华联(000620)、股吧】联手重组太子奶,希望就此拿下湖南市场。

  太子奶以乳酸菌饮料为主打产品,曾在2007年营收达到20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76.2%。

  财报显示,太子奶被三元股份收购以来,除2015年均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2018年总计亏损1.3亿元。

  2019年太子奶终于扭亏为盈盈利5058万元,三元股份表示主要为当期政府补助的增加。

  冰激凌业务上,三元股份在2016年以13.05亿元收购以“八喜”著称的艾莱发喜90%的股权。

  收购后艾莱发喜业绩逐年攀升,2018年营收达到13亿元,净利润1.2亿元,但在2019年,艾莱发喜净利润同比下滑14%达到0.98亿元,三元表示主要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及所得税费用增加。

  财报显示,2019年三元股份冰激凌库存为2101吨,同比大增373%。

  “企业的经营业绩不能完全建立在兼并上,三元更需要解决的是品牌运营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王丁棉坦言,三元要先把收购的企业盘活,调动新生力量形成合力。三元的优势是品牌的积累和沉淀,如果能弥补产品及运营等短板,冲击100亿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三元多品类、多产品的发展方向没有错,关键在于如何做到协调互补,形成高质量的发展体系。”朱丹蓬表示,三元通过不断整合并购,取得阶段性的红利,但下一步如何深化资源,是三元在未来中长期战略需要考虑和落地的方向。

  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指出,三元并购目的在于打造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保障在各个主要品类的竞争力,收购后将企业重新改造包装需要时间。三元也在不断地提升效率,通过并购完善餐饮原料等to B 业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