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新股发行 科创板首只川股有望月内上市
4月1日,【成都先导(688222)、股吧】新股申购。随后,在成都召开的2020川商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座谈会上,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透露,成都先导预计本月内上市,成为科创板第一只川股。此外,已获受理的四川企业还有秦川物联、盟升电子等。
从“首家”看门道 财务和科创属性是关键指标
成都先导为何能率先上市?金融界专家表示,一方面是客观条件,一方面是主观意愿。
从客观条件来看,科创板上市有两个“关键”:财务指标和科创属性。
财务指标方面,“科创板的定位要求企业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和较强的成长性,财务指标有5套标准,企业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银河证券人士介绍。成都先导选择了其中第一套标准——累计两年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或近一年营收超1亿元,企业预估市值高于10亿元。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给出数据:成都先导2019年度净利润高达1.20亿元,远超过223家上会排队及上市企业0.95亿元的平均净利润。
银泰证券董事总经理张可亮表示,起初备战科创板的企业大多数是拟IPO企业,IPO的标准与第一套标准的要求基本契合,加之第一套标准对市值要求最低,企业和保荐机构都更倾向于第一套标准。
科创属性同样非常重要。四川首家获受理的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最终终止上市,业内人士分析,和科创属性达不到要求有关。“苑东生物是做仿制药的,以仿制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开展的多项创新药研发都还处于早期。而科创板更在意公司的自主核心技术。”某券商人士表示,在4轮问询中,核心技术几乎贯穿全程。
而成都先导凭借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的独特性,与业内其他公司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形成技术壁垒。
除了客观条件,企业家主观意愿同样重要。
“成都先导从科创板设立之初就在备战。我第一次与成都先导接触是2017年,当时企业还处于初期阶段,我们曾建议它去香港上市。”与成都先导有过直接接触的中信建投证券投行部副总裁王雨印象深刻,“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意愿很强烈。”
从“排位”看推进 处于第二梯队,11家排队100家入库
成都先导是川企科创板第一家,但很可能并非今年唯一一家。
4月3日,科创板上市委传来消息,同意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上市申请,四川第二只科创股过会。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日前也透露,四方伟业、欧林生物、纵横自动化等11家企业已进入辅导阶段。预计川企登陆科创板的好消息将不断传来。
目前进军科创板的企业数,第一梯队是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5省市,在会企业数量最少都有21家;10家以内、3家以上的第二梯队有9个省份,四川在其中比较靠后,比湖北、福建、湖南、安徽要少。
华西证券一位投行专家认为,四川有希望成为第二梯队的领军省份。“首先,产业集群有基础。去年四川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5500家,登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275家,排全国第四位。其次,前期的观望期已过,科创板也逐步成熟。证监会近日对科创属性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企业可以一条条对号入座,更加精准地自我评估。11家成都企业排队敲门,足以证明他们的信心。”
去年底,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四川证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管理办法》,新增“100家科创板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如何给四川企业上市加把火?华西证券投行人士认为,本地的法人券商机构决策流程短、对地方熟悉,能够给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政府搭台,让本地机构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券商机构也加大投入,上市辅导的效率会得到显著提升。”
“从北上广深的经验也能得到一些启发。”何南野表示,“政府要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各地各部门要摸底排查筛选出潜力企业进行集中推介,将上市讲座定期化、常规化,要求企业高管参与学习,以此加深企业对上市的了解程度,培育其上市意愿。”(彭瑀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