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上市公司大股东在是否增持上为何截然不同

  上市公司到底该不该有实际控制人?有和没有究竟哪个好?这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答案。

  最近,两路不同的资本,分别在【格力电器(000651)、股吧】(000651)和邮储银行(601658)演绎了此消彼长的尝试。

格力电器

  先说格力电器。随着15%国有股权转让事项的落定以及珠海明骏与格力电器管理层合作方案的发布,外界发现,未来的格力电器将成为无控股股东、甚至是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投资者无须成为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只须依其可实际支配的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就可以认定为实际控制人,但格力电器在完成一系列交易后,别说50%以上的控股股东,连“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都不存在。

  这对外界可谓耳目一新。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上,无实控人的上市公司比例不到10%,而且都没格力电器这次无主变局扎眼。没有实控人,对于格力电器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无主的格力电器发展前景如何?社会舆论虽然看好的多,但也不是众口一词。有的人就指出无实控人后意味着现有经营管理层将全面掌管企业,但董明珠并不是神,在收购珠海银隆等事项上她就多有败绩;至于格力电器,面临多元化业务进展不佳、国际市场开发乏力的问题。

  但收购方高瓴资本是欣赏董明珠团队的,也看好格力电器增值潜力。市场似乎也一样认可,用价格来投票,12月3日,珠海明骏与格臻投资公司合作方案发布的第一天,格力电器涨幅超过5%。这意味着买下格力电器15%股权,珠海明骏已经浮盈145亿元。

  再看邮储银行。这也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前年在香港上市时就博得了头彩,近日在发布即将于12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告的同时,还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增持股份计划公告》,称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计划自2019年12月10日起12个月内择机增持该行A股股份,增持金额不少于25亿元。

  中国邮政集团已经是邮储银行的控股股东了,随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其近10年来A股规模最大的IPO即将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增持。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举措体现了邮政集团对邮储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对邮储银行价值的认可,以及对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看好,并将有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维护市场稳定。

  同样都是看好企业前景,高瓴资本和中国邮政分别对投资对象赋予了不同的地位。一个是彻底放手赋权于经营团队,只做财务投资者,一个是不断增大股权,投资者与经营者几乎混合。这迥然相反的作法,是否存在对与错的区别?到底有什么不同的逻辑?一股独大不是大家历来都反对的吗?难道说一股独大不好,只是对家族企业而言,不包括国有企业?南开大学的李亚教授认为,有实控人和无实控人,哪种模式更为有利,没有定论。核心是看哪方势力控制公司能带领公司更好的发展。企业无实控人也意味着企业股权分散,似乎是颇为理想的状态,特别是当企业发展时间久,市值庞大之后,不用担心被恶意收购,放权给职业经理人就挺好;如果内部的管理层能力不足,股权分散,反倒不利于发展,此时大股东要发挥作用。

  按照李亚的看法,有无实际控制人并无定论,全看企业经营团队有没有能力。但从中国邮政作为邮储银行的控股股东增持股份来看,似乎又不是这样。既然邮储银行经营很好,前景又是一片光明,国有资本应该逐步放手才是,而不是刚上市不久就回购;反观格力电器,已经辉煌很长时间了,但珠海市对格力电器中的国有资本早就开始减持,这次转让15%股份给高瓴资本后,国有股份只剩下3%了。有人分析说是格力集团不看好格力电器的前景,但15%股份一转让,买方就净赚了145亿元。

  据报道,中国邮政作为控股股东增持,是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鼓励,2011年,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简化控股股东增持的信息披露程序;2015年,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本公司股票相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增持股票等方式保障中小股东利益;2018年,上交所、深交所发声明确支持大股东增持股份,等等。

  既然监管部门鼓励控股股东增持,格力电器的母公司格力集团这些年为什么不增持、反而一直稀释?监管部门鼓励控股股东增持,是不问什么情况一概支持,还是有明确前提?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