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银行股为什么破净这么多?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在股票市场中,有的时候股票会跌破净资产,我们称之为破净,很多上市公司也都有过破净的窘境,但我们发现,在破净的众多公司中,银行股可谓是重灾区,这不得不让我们疑惑,银行股为什么频频破净?这背后蕴含着什么原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秘。

  截至5月28日收盘,2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3家银行收盘价低于2017年底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半数上市银行处于“破净”状态。

  很难想象,作为白马蓝筹股的银行股,竟然会频繁掀起“破净潮”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6年1月,银行板块市净率跌破净值的时间段就有5次,整个银行板块共有242个交易日“破净”。而此次“破净”好像很突然,又似乎很正常。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银行股“破净”呢?

  此次“破净”有何不同

  数据显示,此次“破净”的银行以中小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为主。虽然这些银行从表面看营收和盈利都还不错,也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如上海银行,公司财报显示营收和盈利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机构也预测其今明两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3%、12.9%。但是,很明显地,投资者似乎不“买”上海银行的业绩账,而是选择躲避,继而导致上海银行的股价没能与业绩联动,出现“破净”。

  为什么投资者对中小银行躲避,而不像过去那样追随业绩,疯狂投资呢?原因就在于,中小银行在日益严厉的监管政策下,已经暴露出吸储能力减弱、投放能力下降的问题。他们无法像大型国有银行一样依靠密集的网点吸收存款,自然就没有了放贷的基础,效益也就难以保证。

  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开始,银行股就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虽然有个人房贷作支撑,压力没有立即显现,但随着个人房贷受到楼市调控政策的严厉约束,银行的潜在风险和压力也开始逐步暴露。

  更重要的是,资管新规对表外业务的约束与规范才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银行通过表外获取存款资金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没有表外业务,不仅中小银行难以承受,大型国有银行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而在去杠杆的要求下,银行不仅自身面临着巨大压力,需要不断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不再像过去一样出现“虚胖”现象,还要通过信贷结构调整,帮助企业去杠杆。这其中,开发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有企业是去杠杆的主力军。而这些主力军也是去杠杆的难点所在。所以,投资者看到银行在去杠杆面前的巨大压力,也在进行着新的选择,导致银行股被疏远。

  “破净潮”会维持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此前出现的银行股“破净”现象,一般情况下,只要“破净”到位,很快地就会步入上涨空间,以填补此前的“失落”。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躲避风险并没有上升到心理恐慌。因为,在多数投资者眼里,银行股仍然是白马蓝筹股,只要给予时间,是不会有太大风险的。

  但是,此次出现的“破净潮”,明显存在较大差别。要知道,资管新规的出台,从长远来看,对银行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就眼前来说,却是一次无情的“伤害”。银行的“好日子”,会因为资管业务监管力度的加大受到影响。无论是经营还是效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也意味着,即便眼前的效益还好,未来的预期也不会太佳。真正要想让投资者看清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必须等到一年半的过渡期结束以后,如果哪家银行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就有可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眼下的银行股,会被投资者冷落一段时间,继续承受估值压力,不仅“破净”银行会进一步增多,“破净”的时间也会拉长。即便恢复净值,也有可能继续“破净”。未来的银行股,很有可能会出现“破净”恢复-再“破净”-再恢复的循环现象,直到一年半过渡期结束。而这期间,还要看去杠杆的力度如何,效果如何。

  银行股可以说是蓝筹股,一般情况下不应该出现破净的情况才是,可是银行股为什么破净率偏高?这背后的原因究竟如何?上文中小编也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下简单的介绍以及原因分析,或许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下次再谈。欢迎访问万洲财经网收看更多股票知识。

  推荐阅读:

  美国大牛市中银行股的表现怎么样?美股十年牛市原因!

  光大银行股票几次涨停?银行股破净潮是怎么回事?

  牛市银行股的表现如何?如何投资银行股?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