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ipo常态化,次新股估值重塑的影响

  在ipo常态化的市场情况下,各个股票都出现了不同的波动,其中次新股所受到的影响是最明显的,ipo常态化,次新股估值重塑,这一转变也意味着股市将面临新的挑战,具体是什么挑战呢?

  ipo常态化,次新股估值重塑有什么影响?

  在IPO加速下,次新股收益出现了明显“缩水”。近期新股上市以后连板数量已大不如前,申购新股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市场资金纷纷用脚投票,选择撤离观望。比如,上市仅4天后,新凤鸣便打开涨停板,并一路下跌至今。本周一A股更有7只次新股同时开板。

  自上周次新股指数下跌1.70%以来,次新股板块已连续四周处于底部震荡态势。本周这一态势仍未有改观。深次新股指数更是频频刷出新低。本周伊始,深次新股指数收盘即下跌4.7%,创下4个月来新低。周二该指数再度下挫5.37%。在指数频频刷出新低的同时,还伴随次新股破发、闪崩行情。

  根据同花顺统计显示,在个股跌幅方面,周一两市42只跌停股中,次新股占29只,占比高达69%。周二两市近百股跌停,其中有33只次新股。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由于新股供给增加,场内有限的存量资金不足以支撑股价持续走高。

  近期次新股持续回调,同样也受到了流动性收紧的影响。“流动性紧张会使得估值最高的板块率先回调。”万联证券首席投顾古振华说。次新股上市后连续大幅上涨,在积累一定涨幅后,估值泡沫显现,然后便是下跌挤泡沫阶段。

  以近期颇受关注的券商股第一创业为例。第一创业在去年5月11日上市,发行价为10.64元,经过连续上涨后,在去年11月14日达到最高点45.48元/股。彼时公司市盈率超过160倍,市净率超过10倍,而同行业市盈率约30倍。

  此后第一创业股价一路向下,再叠加本月限售股解禁因素,出现连续跌停。截至23日收盘,股价为13.13元,跌幅高达70%。但与同行业个股相比,第一创业估值仍然偏高。

  第一创业的遭遇,折射出了目前估值泡沫整体偏高的次新股板块所面临的窘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证监会已核准了18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总额不超过976亿元。即便临近端午假期,本周仍有圣邦股份、智能自控、浙商证券等7只新股申购。

  统计还显示,除了2014年1月发行的纽威股份,2015年6月发行的国泰君安以及红蜻蜓,3只个股股价目前已跌破发行价外,在自去年6月上市的新股中,已有7只股票距离发行价不足30%(剔除送转股除权),分别是三角轮胎、上海银行、步长制药、赛托生物、新凤鸣、太平鸟、贵广网络。

  与此同时,次新股最低市值(剔除未开一字板),也已从年初的41.53亿元,下降到目前的26.57亿元,降幅高达36%。个股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在估值接连回调的态势下,若以动态市盈率来计算,上市未满一年的次新股整体估值(市盈率)仍高达63倍。

  次新股指数跌四成,门槛高企“大户”弃打新

  随着IPO供给量逐步增加,A股迎来愈来愈多的新股上市;然而打新不败的神话正在变化。从去年至今的新股表现来看,去年年中涨停板数平均为14个,但在年底只剩下10个;而今年年初涨停板数低于5个的情况在逐渐增加。同时次新股指数仍在下行通道,较去年7月高峰以来已下跌39.49%。

  在新股收益率下行、二级市场持续走弱、网下市值门槛逐渐提升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不少“大户”在参与网下打新时犹豫再三。多名机构投资者认为,在选择新股时不能再盲目打新,更应看重价值成长股。

  由此可见ipo常态化,次新股估值重塑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大家如果想躲开这次风潮,或者是把握住次新股重塑的时机找到新的投资之道,其实都要多多关注市场情况。万洲财经将持续为您更新股市资讯。

  推荐阅读:

  如何选出次新股?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次新股跌完还会涨吗?

  次新股最新行情是什么?次新股优势是什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