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拉闸限电,重新审视新能源的定位和发展

近来,“拉闸限电”这个话题颇为热闹。

这并非新话题,2020年12月28日本公众号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拉闸限电,供给侧改革再遭诟病》,原本以为去年冬天的“电荒”教训会被重视并提前统筹布局,结果今年秋天还变本加厉,今冬形势或将更为严峻。

“拉闸限电”,并非黑天鹅,而是灰犀牛。

目前看来,这一轮“拉闸限电”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煤炭供给不足,煤价上涨,而火电价格缺少弹性,价格倒挂,影响火电供应,这是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二是能耗双控的指标考核下,人为干预的停电限产;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与能耗结构调整不匹配,中低端产能抢占能源资源,激化了电力不足矛盾。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拉闸限电与如火如荼的新能源发展势头,呈现了并不和谐的基调,这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能源结构和新能源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

1、火电仍是存量重点,新能源只是增量重点

截至2021年8月,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2.82亿千瓦,同比增长9.5%。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2.76亿千瓦(占比55.9%),同比增长3.8%;风电装机容量2.95亿千瓦(占比12.9%),同比增长33.8%;光伏装机容量2.75亿千瓦(占比12.1%),同比增长24.6%。

其中,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合计5.7亿千瓦,根据我国高层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将不低于12亿千瓦。

火电、风电和光伏的占比和增速,一目了然,同时也反映了电力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动态。

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将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

总体上,尽管新能源发展迅速,但在未来一段时间,火电仍然是最大的单一电力来源,火电的重要性决不能因为新能源的高调而被埋没。尤其是在“拉闸限电”背景下,火电在电力结构中的重要性更是凸显。

2、新能源的质量重于数量,稳定性是关键

近日,关于东北地区风电装机“不给力”的报道喧嚣尘上,甚至被沦为舆论的笑点。

实际上,光伏和风电,受制于自然因素,决定了新能源当前只能是补充,而不是主力,我们不能给予过高的期望,新能源也不能承担过高的责任。

今年全国光伏和风电的消纳率接近100%,马力全开,基本不存在“弃风弃光”现象,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还是100%,新能源发挥了自身应有的价值。

当然,新能源的发展,不光要注重数量,还要注重质量,数量和质量要相互匹配,而质量的关键则是电力稳定性。

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稳定性不足是先天因素,自身难以弥合,只有通过外部配套来提升稳定性,而储能则是当前最有效的途径。

3、储能愈加重要,“新能源+储能”成为标配

储能对于提升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装机消纳及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能源占比的提高,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敏感。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