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亚投行总部落子北京 “中国方案”添新活力

榫卯结构取意于中国传统建筑,采光幕墙则来自现代化工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打造出一组恢弘大气的建筑群,也彰显着中国开放自信的姿态。北京北四环的奥林匹克中心区,一座新的地标性建筑日前竣工,与不远处的鸟巢、国家体育馆一起扮靓了首都的天际线。它就是北京亚洲金融大厦。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的永久办公场所,不久的将来,一个个“金点子”将从这里发出,为亚洲经济腾飞、全球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意义深远

“中国方案”增添新活力

从鸟巢、国家体育馆到“冰丝带”,北京的中轴线上从来不乏地标性建筑。北京亚洲金融大厦的意义,远不只是一座建筑地标。作为亚投行永久的总部大楼,它不仅体现了创始成员国对中国政府和北京的支持与信任,未来也必将成为一个决策中心。

成立于2015年12月25日的亚投行,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主要为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而设立。成立至今,亚投行9次扩容,成员总数从最初的57个增加至100个,占全球人口的78%,占全球GDP的63%,彰显了“中国方案”的磁吸力。

亚投行的全球影响力正日益增强。截至2019年7月,亚投行已经批准18个成员的46个贷款项目,贷款总额85亿美元,涉及交通、能源、电信、城市发展等多个领域,其中还有首笔25亿美元的美元全球债。与此同时,股票学习网,亚投行也与世行、亚开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其他多边机构维持着良好的合作,并顺利获得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地位。

“中国不为一己之利,而是为了大家的发展。”2019年7月,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如此说。从呱呱坠地到成熟壮大,亚投行既为区域性、全球性的多边合作提供平台,也为世界提供了创新性的投融资机制和管理体系。中国正同其他亚投行成员一道,描绘并践行着未来美好的发展蓝图。

前沿设计

形似鲁班锁幕墙“会呼吸”

北京亚洲金融大厦总建筑规模约3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25.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82.95米,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永久办公场所,由北投集团承担投资建设和后期运营。

步入已经拔地而起的北京亚洲金融大厦,中庭通透高挑,东南西北四面围合着4个三层一组的钢结构单元,它们在纵向空间呈错层交叉布局,每三层设有一个转换层相互连接,造型意象对应榫卯相接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似一把巨型的“鲁班锁”。如参天大树般“清水质感”的装饰柱点缀在中庭之内,赋予建筑一种返璞归真之感。而人站在装饰柱旁,无需任何辅助的灯光照明,就能看见舞动的阳光。

作为一幢设计理念前沿的现代建筑,北京亚洲金融大厦的采光顶幕墙和建筑四围采用的拉索框架式玻璃幕墙和落地窗,能够让整栋建筑内的每一个办公室和房间,每天都至少有一个时段可以享受到明亮的自然采光。阳光普照,也彰显了亚投行所代表的“互通共享、开放互联”理念。

“高大的玻璃幕墙不仅通透明亮,还是一面‘会呼吸’的墙,真正形成冬暖夏凉。”北京城建(600266)集团亚投行项目技术部部长杨霞介绍,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一面玻璃幕墙其实是由两块玻璃组成,两块玻璃中间的空腔和地面的地排风机相连,就形成了空气的自由流动。与此同时,空腔内还安装有电动遮阳百叶,可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控开启角度。

智能楼宇

温度、湿度、PM2.5值可分区调控

不仅有“会呼吸”的幕墙,实际上,作为亚投行的总部办公楼,北京亚洲金融大厦称得上是一座智能化十足的写字楼:智能天窗可根据温度、风速、雨量等条件自动开合;楼内的温度、湿度、PM2.5值等可实现分区调控;冰蓄冷技术可以在夜间将冷量以冰的方式储存起来,然后在白天释放利用,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

不过,要实现智能范儿,对机电施工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北京城建集团亚投行机电一标项目执行经理张寿华介绍,38万平方米的建筑内,涉及30万平方米的风管、4万米的水管、10万米的电缆、3万个阀门和上万台机电设备。项目部通过BIM系统,在电脑里模拟了上万次。“为了加强减震效果,我们采用了工程中罕见的1.5毫米厚度风管,当初加工时,光流水线就坏了好几条。”张寿华笑着说。

记者注意到,为了营造出高品质的办公环境,北京亚洲金融大厦里采用了低温变风量空调系统。变风量系统是风量、对流、湿度、噪音、除尘等系统的组合,就好比是一个大数据中心,只要做好数值设定,便可对任意房间的温度、湿度、PM2.5值等进行个性化调整。

创新工艺

装饰柱外披了层“超薄衣”


本文Tags: 亚投行,总部,落子,北京,中国方案,添新,活力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