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散户可关注几种主流理财品种

银行“钱荒”,资金市场利率不断高企。这无疑是近期最大的财经新闻。银行为何钱荒,未来如何缓解或者改善,这显然是专家、监管部门需要操心的问题。对于散户而言,最需要关心的则是如何把握住稍纵即逝的高利率良机,把高利率转化为高收益。本文则将分析主流理财品种中,哪些更合适把握“钱荒”盛宴。

1、交易所逆回购:1月期内收益无敌

BAIDU_CLB_fillSlot('458199');

要分享眼下的“钱荒”盛宴,最佳途径自然是参与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交易所逆回购。虽然逆回购收益不能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相媲美,但胜在门槛低,且紧跟SHIBOR步伐,至少在持有期限1月内的各类理财产品中,可谓是无敌的存在了。

以昨日沪市 7日回购(204007) 为例,上午长时间在7.9%左右徘徊,14天回购(204007)长时间在7.7%左右徘徊,而28天回购(204028)虽然收益率稍低,但也是长时间在6.2%左右徘徊。当然,沪市回购交易门槛较高,需10万元递增,资金量少的不妨尝试深市逆回购,虽然可能利率较低,但胜在1000元起步。深市7天、14天和28天回购的对应代码为131801、131802和131803。关于回购的具体操作、手续费计算等,可参见本报6月21日A33版 《逆回购拆借可获年化超9%高息》一文。

2、货币基金:准现金亦可享高息

“钱荒”之下,许多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不断走高,根据同花顺(26.910,2.45,10.02%)iFind的统计,6月20日有12款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5%,对于准现金产品而言,这已属相当不俗的水准。

当然,这12款货币市场基金中,虽然大多数是针对500万元以上客户的,不过其中也不乏普通散户可以购买的品种,比如华富货币、天弘增利宝。当然,货币市场基金由于收益率高低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基金经理的操作,所以过去7天可以实现5%的年化收益并不等于未来短期内还能维持这一水准——这与逆回购以7%借出就必然能够获得7%收益是不同的,因此在申购这些目前高收益货币基金之后,还是要密切关注,若收益率出现走低,就要溜之大吉。

正因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不确定性,因此除非投资者要求“准现金”,连7天的锁定期都不能承受,否则逆回购仍是相较货币市场基金更好的选择。

3、银行理财产品:优势在中长期

虽然不少银行缺钱,在银行间市场上为短期资金拆借打个头破血流,但是这并未快速拉高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记者发现,银行一般以30天以上的理财产品为主,而少数30天以下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也大多维持在4.5%-4.6%之间,往往1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也不过享受到4.7%至4.8%的收益率,与如今如火如荼的逆回购收益率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显然银行反应相对迟缓。

至于银行作为主力的30天至1年内理财产品,目前预期收益率一般在5%上下。在这一期限内,由于逆回购交投清淡且收益率不具有优势,可谓是理财产品的主场。值得注意的是,理财产品在计息期之前往往有数天销售期,许多消费者为了确保能够买到理财产品,往往就会选择销售期第一天就将资金存入认购,那么在整个销售期内只能享受活期收益,这将会将理财产品的名义收益率摊薄——期限越短的理财产品,这一效应越明显。因此若在意收益率多过流动性的读者,不妨考虑较长期限的产品。而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在其他条件一直的前提下,不妨选择销售期较短的产品。

4、新型万能险:收益流动性两相宜

虽然保险中的万能险曾经因为过高的初始费用而引发许多投保人的不满,但是今年以来,不少减免甚至豁免初始费用的万能险却以收益和流动性兼顾的优势,重新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目前,某保险公司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一款名为理财宝的万能险产品,在持有超过1月但不足1年中仅收取0.098%的退保费用,并目前按照满 31天3.88%、满91天4.7%、满181天4.93%……满366天5.2%的预期利率进行结算。若持有满1年,且保险公司并未调低结算利率,那么此款产品的收益并不逊于同类银行理财产品;但与此同时,若出现意外继续用钱,也可以牺牲部分利息,提前赎回,从而实现了收益和流动性两相宜。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