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导致投资者赔钱的“捷径”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是明白自己的投资逻辑,也就是说明白自己用什么方法去赚钱;然后,投资者要提醒自己不要被市场上的噪音所干扰。在2011年干扰投资者的噪音的确不少,它们基本是那些投资市场专家造出来的。这些噪音式的投资建议的破坏力在于,它们往往在短时间内看上去很合逻辑,而且还非常流行。但是后来投资市场的变化无一不证明它们是导致投资者赔钱的“捷径”。

1、基金:把钱交给投资专家?

BAIDU_CLB_fillSlot('458199');

实情:基金收费是它输的重要原因

回顾

2010年私募冠军常士杉接受采访称:动荡市场应该把钱交给投资专家。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当股市是一个震荡市时,股民不能自己看清楚局势。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自然是交给专家(以买卖股票为业的基金经理们)打理。2011年就是这样一个震荡市,投资专家们在年初就提供了这样的建议。你应该把钱交给他们吗?

损伤幅度20%

“不要把你的钱交给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因为在大多数年份里,这些基金和市场胜负各半。当然,还有一个基金容易输给市场的原因,那就是基金是要收费的,而市场不会向投资者收费。在2011年,整个基金的下跌幅度和整个市场指数的下跌幅度几乎相等,但是由于基金每年要向投资者收取2%左右的管理费用,正是因此,市场在2011年又一次战胜了基金。不要小看2%的差距,经过长期的复利积累这个投资收益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投资建议:投资ETF,要不就自己选股票

那么,在一个震荡的年份里,投资者应该如何购买基金?如果你是一个保守的投资者,最安全的做法是去购买一个投资费用最低的ETF基金。仅凭这一点谨慎,你已经比市场上的大多数基金经理都要高明了。如果你是一个乐观的投资者,不如干脆放弃对专家的依赖吧,干脆把钱长期投资到一个值得信任的股票里去。如果你选对了,那么你的投资收益将远远超过那些基万洲财经资者,而且不用付出额外的费用。虽然这会有点冒险。

2、创业板:已具备投资价值?

实情:高质量创业板公司概率很小

回顾: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2月份发表博客提出,在今年的震荡市中创业板有机会。

损伤幅度:15%

2011年前4个月,中国创业板累计下跌11.85%,成为各板块中受挫最重的板块。如果投资者在2011年4月份听从了投资专家的建议,认为创业板已经很具备投资价值,而买入创业板股票,截至12月初,这笔投资大约会损失15%。

分析:各个国家创业板中的上市公司,除了美国的纳斯达克以外,质地都不好。从中国的创业板公司的利润增长率来看,它们的质量同样令人怀疑。

投资建议:创业板意味着高风险

高市盈率也是创业板的一块“硬伤”。目前,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大约是16倍,创业板则为44倍。这种高市盈率也让创业板公司透支了未来的成长性,更何况这些公司可能根本不增长。如果你是个谨慎的投资者,干脆不要投资创业板,因为主板的优秀公司要比创业板多得多。如果你是个比较乐观爱冒险的投资者,并且对中国创业板企业质量改善的程度抱有信心,那么也许你可以投资于一个创业板指数类的产品。如果这个产品还没有,就等它有了再说吧。

3、新兴产业:应该重点配置?

实情:光伏产业蓝海变成了红海

回顾:年初,30家券商中有过半认为下半年将出现大行情,东吴证券、银河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建议重点配置新兴产业。

损伤幅度:30%至70%

“新兴产业”曾被称为“下一个4万亿图谱”。2011年投资者对新兴产业充满了期待。假如投资者听了这个投资建议,而对年初非常热门的行业(比如光伏行业)进行投资,在整个2011年平均会亏损30%。而如果你投资的是在美国上市的“新兴产业”,上市最早的尚德电力从年初至今下跌了超过70%,该股还曾创下过从85美元跌至1.7美元的纪录。

分析:国家陆续出台的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和各级政府在税收、土地上提供的优惠,让这些产业的前途看上去很有保障。但这样一块诱人的蛋糕无疑会吸引大量的投资和竞争者。2008年,中国的光伏企业还不到100家。而现在有500多家企业的厂房里正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光伏组件和多晶硅。就像无锡尚德董事长兼CEO施正荣说的:中国的光伏产业的蓝海变成了红海。

而忽视竞争恰恰是投资者在寻猎新兴产业公司时最易犯的错误。由于竞争加剧,加上国外市场的需求减少,光伏企业之间不得不大打价格战,导致利润大幅缩水。

当投资者还在掏钱投向光伏产业时,没有人会想到全球最大的光伏消费市场欧洲会降低对产品的需求。而占据了50%以上市场的德国和意大利则不约而同地下调了明年的光伏补贴。

投资建议:不投资过热的行业

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有两个行业不要轻易的相信它们会回报给你巨大的利润,一个是靠政府补贴运营的行业,二是竞争过于激烈的行业。不幸的是,所谓的新兴产业兼备了这两个特点。

4、中国概念:国外知名私募青睐?

实情:中概股在美遭遇深寒

回顾:富达基金安东尼·伯顿和2010年美国最赚钱的私募基金经理约翰·鲍尔森在2011年初的投资建议。

损伤幅度:平均23%,最高100%

2011年,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这场危机中,以Halter USX中国指数来计算,2011年年初为6250点,目前为4800点左右,整体下跌23%左右。如果是投资东南融通、中国高速传媒这些被退市或者进入粉单市场交易的公司,亏损近似100%。

分析:金融危机造就了“中国”泡沫。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唯有中国仍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很多投资者判断中国受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小,投资中国更有增长潜力。人民币过去的几年间不断升值,通过投资市值较大、流动性好的中国概念股,相当于配置了与人民币相关的资产,从中可以间接获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中国概念股良莠不齐,的确有浑水摸鱼的企业,美国上市制度宽松,也给了这些企业可乘之机。

投资建议:泥沙俱下时可淘金

泥沙俱下之时,正是投资者投资好公司的最佳时机。就像华尔街谚语说的:警车所到之处,好女孩坏女孩都被带走。对于那些经得起考验、业务发展良好、现金丰厚的中国概念公司,在这次中国概念股遭受市场冷遇之后,反而出现了难得的投资机会。

5、黄金:多买金子对抗通胀?

实情:黄金防通胀有部分是幻觉

回顾:叶檀则称全球投资者应起立欢迎“黄金先生”。

损伤幅度:10%

2011年9月,黄金价格涨到了1923美元 / 盎司。比年初的1300美元 / 盎司上涨了48%。12月5日,黄金的价格为1723美元 / 盎司。如果你在最高点买入并相信黄金价格还会上涨,现在的亏损是10.4%

分析:黄金价格作为通货膨胀的“对冲品”,人们甚至乐观地认为黄金的价格会随着通胀率的一路走高而上升,如果这样的话,投资就太简单了。

1971年1月,黄金价格是38美元/盎司;今年9月初,金价最高时达到了1920美元/盎司,上涨了50多倍,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4%,远远超过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听上去很不错。可惜金价的上涨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随着通胀率平缓上升。198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7%;1987年大约为3%。而整个1980年代,黄金的价格下跌了4.9%。如果你在1980年代初想要买黄金对抗通胀,不但不能保值,还要亏不少。

在1980年代的下跌开始前,黄金的价格大约为800美元/盎司,这是黄金在1971年到2000年30年间的最高价格。如果你假设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这个比例并不过分),就会发现现在1900美元的价值和当时的800美元差不多。换句话说,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率,金价并没有比当年的最高点涨多少,因此,黄金不能战胜通胀。此外,黄金的价格波动非常大。

投资建议:投资纸黄金最合算

将黄金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还是不错的选择,这个不错是建立在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处在滞胀的情况下。但是所有的投资者真的很难知道黄金的价格到底是不是存在上边说过的过度投机。综合考虑交易方便性和手续费率,纸黄金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式。

6、高管增持:自己人买的都是好股?

实情:大多高管增持目的不单纯

回顾:股评家沙黾农曾在博客中写道:大股东增持概念往往是最省事的寻找优质股票的“集中营”。

损伤幅度:30%

在股市中有一种利好消息,它既不表示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也没有捕风捉影地暗示国家即将出台某项扶持政策(这是“利好消息”中的常见一种),但却也能收到刺激股价的奇效。这种利好消息叫做:高管增持。

分析:首先,“显示信心”不等于公司确实能获得利润增长。其次,高管增持有时只是个短期现象。华谊兄弟在今年4月获大股东增持5990.70万元。不过很快,江南春、张纪中等明星持股人就大量减持了手中的股份。最后,高管增持很有可能另有目的。2008年初,宁波华翔的6名高管在5个月时间内花费3400多万元增持公司132.39万股股票,使股价逆市飘红。而同时,却有股东向另一家名叫象山联众的公司“偷偷”抛售。

投资建议: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

在分析高管增持这件事时最重要的就是带点儿怀疑精神,记住“动机不纯”这个成语,它能让你的决策安全许多。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