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炒股切莫从众

炒股切莫从众

\r\n

  当大多数分析师和机构都看好后市,各项技术指标也显示市场将继续上攻,但次日或此后一个阶段的实际走势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r\n

  例如,2010年11月4日至2010年11月11日的大盘K线图,5日、10日短期均线与20日、30日中期均线悉数向上,呈现多头排列。在传统的技术分析意义上,通常意味着多头已经在博弈中占据了主动,市场将向上突破,投资者自然理应坚定持股,甚至大胆买入。但如果按照这种技术形态进行操作,很可能难逃前买后套的厄运,沪综指自2010年11月12日开始放量暴跌,4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近10%。

\r\n

  或者情况截然相反,大多数分析师和机构都认为后市将进一步向下破位,各项技术指标也显示市场将会继续下跌。例如,2011年1月17日至25日的大盘K线图,5日、10日短期均线与20日、30日中期均线悉数向下,呈现空头排列,在传统技术分析意义上,通常意味着空头已经在博弈中占据了主动,市场将会向下进一步破位,投资者自然应尽快离场避险。但如果进行止损操作,那么仅仅经过一两个交易日就会发现,已将股票卖在“地板”上,而且3个月后还会发现,沪综指已经反弹大约12%左右。

\r\n

  其实,类似的现象并非仅仅存在证券投资活动中,而导致这种大众行为的根源,则在于人的“心理群体效应”。通常情况下,任何人都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个性成份,即理性的个性与非理性的个性。理性的个性成份不可能被统一,但非理性的个性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很容易被统一。

\r\n

  一旦被统一后,即形成了“心理群体”,并呈现出三种特点:一是冲动性,即心理群体的整体行动可以在某一外界强刺激因素的激发下迅速发动;二是服从性,即心理群体具有自愿服从外来指挥的心理特征;三是极端化,即心理群体的实际行动往往明显超过必要的程度,因此常常会导致过激的后果。由此也决定了当人群组成一个心理群体时,该群体总体在决策或行为时的智能水准,将低于作为个体决策或行为时所能表现出的智能水准。

\r\n

[1][2]下一页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