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论语中的股票哲理

《论语》是一碗心灵鸡汤,是拂拭心灵镜台的一把鸡毛掸子,是生活中的“味素”,更是人生境界修养的指路明灯,“譬如北臣,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哲人的智慧是通用的智慧。宋代的赵普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当今通《论语》,则通股票投资之道。

\r\n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r\n

  从事投资的人,不如喜好投资的人,喜欢投资的人不如以投资为快乐的人。

\r\n

  从事职业投资的人,真正快乐的没几个,这个行业压力大,生存难是普遍的现实。人是感知动物,需要安全感,人一旦没有了确切性,就会感到不安全,而投资这个行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其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职业投资人身体大都不好,和这个因素是有相当的关联。就是我们小散,许多人也是成天为了涨跌一会喜一会忧的,这个忧不是快乐,这个喜也不是快乐。04年有个媒体搞了一个国内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其中做股票的危险程度仅次于排雷工兵,你说这么个排名,能有几个快乐的?

\r\n

  把风险控制在你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以良好的心态进入这个市场,做对了收获的是喜悦,做错了收获的也是经验,逐步让自己过度到投资→学习→提高→赢利→快乐→投资的快乐循环中去,虽不能完全做到”乐之”但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快乐指数。古往今来无数的事实也证明了人的幸福指数和财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r\n

  乐之语录:吃饱了饭,快乐就是一种心情。

\r\n

  子曰:“犁牛为之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原意是:耕牛的犊长起了赤色的毛和端正的角,即使你想不用于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他吗?

\r\n

  一只股票虽然概念不大好,但是他的收益高而成长性又有,你看他不涨就想放弃他,难道主力资金也会放弃他吗?

\r\n

  耐心持有股票,在如今机构持股比例越来越高的形式下,价值投资势必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拥有中小成长性的股票,长期收益会很可观。

\r\n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r\n

  听小道消息来炒股票,不是正确的投资之路。

\r\n

  在股票市场,可以说几乎没有人不受消息的影响。因为信息就几乎等同于财富,如果你掌握了重要的信息,你也就等于跨进了财富的大门。比如你如果提前可以知道某些上市公司的借壳信息,那么你就可以无风险的让财富几天之内翻番。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关键是这样的消息,你能不能道听途说的得来?

\r\n

  不说一般的听股评的散户,就是地区卷商的老总,得到的消息也能把他坑的一楞一楞的。讲个真实的事情。07年牛市中一个老总没挣着钱,一个好友找到他,要了他的帐户,说:“我给你操作吧,怎么也给你赚个50%。”老总就把户头和密码交给了他。老总不放心,回头去看了他帐户买的是什么,知道了后又告诉了他自己的几个好友,买入的当天股价是14元,买入后冲高了0.5元,然后就一头栽下,第一拨就跌到了10元。回头才明白,朋友要出货,没人接,只好骗朋友和朋友的朋友。

\r\n

  资本来到世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200%的利润,它是敢冒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r\n

  现在流行调研,调研的目的就是力争掌握准确的信息,认真的读读年报,季报,好企业可以看出来,又何必道听小道消息!

\r\n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r\n

  看错了,判断错了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改正。不改正,那可就是实实在在的错误了。

\r\n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就是圣贤对待错误的态度也没那么苛刻。孔子曾夸奖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不贰过”,也就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我们知道颜回那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了,对待一般人,只要能改正错误,孔子就认为属于可教之类了。

\r\n

  过而不改是投资的大忌,相信大多数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我们却经常犯着同样的错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聪明人,小聪明的特点就是有了错误总是找很多条客观的理由,就在找着理由安慰自己的时候,这个错误就在一直的延续着。

\r\n

  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不聪明的人好,不聪明的人对待错误的态度,用赵本山的话:“错了就改,改了再犯,犯了再改。”

\r\n

投资收益取之有道,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不断修正自己的投资思路和方法。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