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我股票交易的四个原则

“约基”提醒牛市要炒股,熊市要撤退。

可能在06-07年大牛市时你还不懂炒股,在14-15年牛市中还没做好“原始资金”的储备,未赶上“财富的快车道”。但是只要你在熊市中休养生息,做好粮草储备,当牛市来临初期,跑步上车,就能大概率地分享到牛市的“饕餮盛宴”。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个词:抄底。

“低买高卖”永远是投机或者投资的本质。每个人都想在市场的底部买入,等到大涨之后再卖出,但大部分人对“底部”这个概念了解得不够全面。

今天笔者想为大家分享“股市三底”:政策底、估值底、市场底,了解其中的区别对加深股市内部运行规律非常有启发性。

政策底:“国家队”的动向

“救市”是指在股市一路下跌过程中,政府为了维稳采取的一系列稳定股价的手段。比如,我们常听到的“国家队”,当大盘跌得不行时,常常出来拉涨,维持大盘稳定。

国家队:大盘趋势重要的风向标

市场上把券商、银行、保险三个板块的个股,称之为“国家队”。但实际上,最正宗的“国家队”是中央汇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它们是大盘趋势的重要风向标。

中央汇金

中央汇金公司主要投资国有重点金融企业,包括部分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汇金的持股通常不会有太大变动,除非是08年那种熊市,是政府为市场注入信心的信号。我们要注意分析汇金入市的真正目的,汇金一有动作,必定惹人注目。

汇金持股公司一览表(2016年6月30日)

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是市场上最不能赔钱的基金,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典范,而且社保基金对政策大方向把握得比较准确,社保基金大量入市,表明市场的政策性机会可能来临。

保险资金

保险资金属于“准国家队”,具有信息优势,主要做长期价值投资,对A股的稳定有重要作用。(当然,‘“野蛮人”举牌违背了保险资金的要求)

“国家队”的动向,可以从上市公司的股东变化中了解,或者从东方财富等网站上“机构持仓”栏目了解最新社保、险资持仓变化。

估值底:价值投资者入场

根据“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原理,当市场大幅下跌时,会产生一定的安全空间,这时价值投资者纷纷入场,比如社保基金,它们的举动对大盘趋势的转折有重要作用。

判断‘“估值底”,主要用市净率法。

市净率PB=股价/每股净资产,衡量每一块钱的净资产对应的市场价格。

从A股历年的市净率走势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沪市A股市净率在低于2时,往往意味着A股处于估值底部,而高于5则多是处于估值顶部,而且创业板估值明显高于大盘。

市场底:真正的底部来了

在判断市场底部区域时,按这样的次序:

(一)先通过A股历史市净率走势图中的低位区域,来判定“估值底”的大致区域。

(二)然后根据政府和监管层的态度和动作,比如:护盘行为等,来判断“政策底”的区域。

“政策底”一般是显著利好的刺激下突然出现,这时价格快速反弹,时间短、参与难度大。

(三)最后,通过技术分析、心理分析等的手段来寻找市场真正的底部信号。

通常,“市场底”的特征是股指恐慌性加速下跌, 任何利好政策似乎都不起作用了。成交量极度低迷,地量不断出现。市场底构筑时间较长,从最低点拉上来之后,往往会在次低位置徘徊较长一段时间。

市场底的形成需要多个因素配合,主要有:1.流动性见底,特别是MI增速见底;2.市场恐慌情绪达到极点。资金和情绪差的不能再差了,就是市场底部了。

投资有问题,就要上约基!

我炒股的四个原则

入市炒股三年余,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四项原则”,一切按既定方针操作。几年来,虽不曾获过暴利,但也从未亏过,进账不大,却不无小补。原则一:只买绩优白马股。研读财务报表,分析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状况,然后根据净资产公积金以及未分配利润等等因素挑出几只绩优股,再按市盈率高低选出一只坚决买入。涨不了就多捂会儿,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原则二:绝不把资金一次性全部投入。一般情况下,我买股票只投入资金的1/3,从不作赌徒似的孤注一掷,我是来炒股的,不是来和谁赌气的。余下资金进可攻,退可守。尤其是在股价节节下挫的时候,手上有资金就不会急红了眼,能把补仓、抢反弹做得有板有眼。原则三,拒绝诱惑,获利即抛。每一次买入扣除交易费用,净赚的钱大于银行一年定期利率即可。这一原则虽然使我每次炒股的获利不很高,但风险却小得多,所以我能微笑着炒到今天。股市诱惑大,要坚持住这一原则很难。别人收益高,那是别人的事,我有我自己的原则。原则四:独立自主,从不偏听偏信。大凡炒股的人都喜欢交流、讨论,更有好事者常以“股市军师”自诩,使得一些耳根子软的人丧失了自我分析的能力。我这个人则不然,炒股时愿意独来独往,即使是对一些资深的股评家也持审慎的态度,你评你的,我炒我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时时保持耳清目明,心态平稳,从而避免了一切外来因素的干扰。当然,此项原则有时也使我丧失了一些骑黑马、炒热门股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却也很有效地使我避开了绊马索、陷阱等的威胁,安全性大增。此外,炒股者大多有这样一个通病,那就是在自然与不自然间喜欢相互攀比,比眼光、比收益,比来比去,最终会失去更多。我从不和任何人比,只拿炒股收益与当时的一年定期银行利息比,只要稍稍大一些便心满意足。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