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股票小神童:华裔少年司徒炎恩

印度四大种姓,是属于印度教的阶层划分,不属于印度教的人是没有种姓概念的,但由于印度约90%是印度教,国家也被这种东西控制,所以其影响是普遍的。印度独立后宣布废除种姓制度,但其残余还在,总的来说就是种姓与社会阶层,社会地位,职业,通婚等相关。所以华裔在印度,虽然不受种姓限制,但地位大致与二三等种姓差不多。

首先,第一种姓婆罗门是原来的贵族祭司阶层,现在也主要从事宗教事务,人数不多地位特殊,华裔或者非印度教人士不可能与之相比。第四等的种姓首陀罗,是原来被雅利安人压迫的阶层和土著,地位最低下,做的都是最低贱肮脏的工作,一般移民不会做的。

印度的全部大小种姓大约几千种,大致都在这四大种姓之间。

早期的华人一般是战时过去的,最大的聚居区在加尔各答,主要从事的是自己的特长,像皮革制作,制酱,饭店这些,基本属于手工业者,城市平民,这类人在印度属于第三等吠舍,地位也比较低。现在这类产业早不景气,华裔越来越少了,转行或移民回国的很多。


加尔各答华人区的制酱厂,这里的华人很少了

现在有很多华人随中国企业到印度工作或者定居的也不少,现代中国企业在印度属外资,地位和财富相对较高,可以相当于第二种姓。第二种姓刹帝利原来属于贵族和统治阶级,现在在印度也是各种大家族大集团。现在中国人过去的虽然不算很高地位与这些人相比,但总的来说身份较高,即使中企的一般人员也不会是低阶层的存在。

这就牵涉到职业方面。中国人去了一般是管理者的地位。印度企业里面一样层级分明,就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茶童这样的只属仆人级别。司机相当于原来的马夫,都不能跟主人同桌吃饭的。

有嫁印度人的华裔女人,大概也是二三等阶层的水平。

印度其实至今文化和种族语言等都不算真正统一,各类人群还是各自聚居的多,所以国内分离主义盛行。东北部有不少华族聚居,是原来的本地人,只是在印度管辖。只算少数族群,当然也不和印度人的阶层相干。

去过印度一段时间,所以有些了解。关注我可以多了解交流一些关于印度的见闻。

股票小神童:华裔少年司徒炎恩

1987年10月19日是美国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一”,至今仍使人记忆犹新。可就在一片悲哀,大多数人认为华尔街已死的那一天,一名九岁的华裔少年——司徒炎恩开始思考股市的有关问题,并在以后成为征服华尔街的知名人物。  初见端倪  司徒炎恩的父亲生于中国南方,1949年他们举家迁往香港。他父亲17岁那年,只身前往美国,去美国独闯天下。  从小司徒炎恩就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因此,他很小就常去图书馆,在那他摸索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并且从父亲那里吸收了一个宝贵的特质——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都为他在以后的股市投资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司徒炎恩在很小的时候做过一笔成功的生意。那时,学校流行玩溜溜球,同学都对它很上瘾,而且大家都想要玩邓肯牌的溜溜球,而那一带偏偏缺货。司 徒炎恩看到了这一机会,积极寻找货源,发现在离他家较远的地方有这么一批存货,于是他立即着手此事,他把要买邓肯牌溜溜球的人召集在一起,先向他们订货, 让同学先付车马费及佣金,然后把订单交给他的母亲,由她每周去那家商店取一次货,然后司徒炎恩拿到学校再卖给同学。他这次生意赚了20美元,这对于一个小 孩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了。但最主要的是他学到了远比这笔收入大的多的东西,他知道了供需原理。这为他投资股票所需技巧打下了基础。  独具慧眼  司徒炎恩对股市着迷开始于1987年10月19日,那一天是被许多人认为华尔街已死的一天,这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爆跌了508点。他一向 很关心时事,如核战争的危机、全球温室效应等等,但这些都不如股市暴跌那样令他震惊,媒体也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一”,就在这种气氛下他做出了与众不同的 决定,这一天他决定开始了解与股市相关的事情。  那年他才9岁,很快,股市的内容充满了他的大脑,他在大部分时间里都置身于当地的查尔斯·施瓦布证券行。他开始学习股市中的连线电脑,观看股市行情指示板,还常常跑到图书馆翻阅有关投资书籍,并收集相关资料。  司徒炎恩有一个宏伟的梦想,他的梦想目标就是追随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的脚步,成为亿万富翁,但他父亲对他的梦想不以为然,父亲教育他要耐住性子,多吸收股市的知识。  一直到司徒炎恩十四岁时,他父亲才同意他从事股票投资。他的祖父母先支持他700美元,他用这700美元买了一家电脑软件公司 “CYBERTEK”的股票,第一笔股票就获得成功,因为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该股票涨了114%。这项成功也使他赢得了他父亲的信任,他告诉父亲,他是 费尽心思才选上这家股票的,他把选该股票的经过重复一遍给父亲,他是在一本电脑杂志中读过一篇关于“CYBERTEK”的乐观报道,然后就对它们的本益 比、帐目价值及成长率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选中该股票的。通过这次详谈,他父亲开始相信他对股票确是独具慧眼。随着他对股票投资技巧的成熟,他又成功地买对 过其他股票。 脱颖而出  司徒炎恩十五岁那年,父亲同意他组建一个家族的共同基金,他拟了一份关于共同基金的公开说明书,简明列出基金投资策略及风险,每股成本及预期的回报率,并以他的名声做保证,这个新的投资基金命名为“司徒炎恩基金”。  但要想让家族的人掏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虽然都知道司徒炎恩以Cybertek发迹的故事。但他们仍看紧他们的钱包,不敢轻信,司徒炎恩名 义上是让他们主动掏钱,不如说是逼亲友们掏钱,因他太需要这笔钱买股票,他不容亲友们说“等等看”、“再说吧”这类的话,他随时打电话提醒家人及亲友不要 应付他。有一位叫哈里的堂哥总算带头给司徒炎恩一张500美元的支票,但他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能把钱赔掉,否则这辈子都得为他推草坪,父亲又给他投入了 15,000美元,这样他终于凑足了33000美元投入股市。以华尔街的标准,这不算什么大数目,但司徒炎恩认为有多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如 何投资,关键要看股票的回报率有多高。  从一开始,司徒炎恩基金每年的回报率就在30%以上,到1993年基金增长了38%,他的基金运作的当年,超过了其它共同基金。1994年是股 市惨淡萧条的一年,许多股票惨跌,一整年道·鲸斯工业指数只涨了2%,大多数投资人只求保本,但司徒炎恩的基金收益率仍达到33%,这是他特别值得骄傲的 一年。1994年3月,《华尔街日报》派一名记者专门采访了他,并在头版中报道了他的奇迹,他们评价司徒炎恩的表现使得华尔街股票投资家脸上无光,消息传 开后他接到许多电话和信函,很多投资人都要给他提供资金,代他们炒股,这样资金总数达100万美元。  司徒炎恩大为吃惊,但父亲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来,父亲的理由是,为别人管理100万美元,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来说,钱数太大、责任也太重了,父亲不准他接受这些资金,他还是那句老话“沉住气多看点书。”  这篇报道也引起了其他的反响。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对这个十六岁的少年甘拜下风的。在他常去的那家证券行里,他成了大家谈论的焦点,有位老先生问 他,受益怎样时,司徒炎恩把最近的结果,基金当年长到40%告诉他时,老先生不屑一顾的说了句“你很厉害嘛”,司徒炎恩没有和他争论,他想多听点反面意见 有好处。  稳中有升  司徒炎恩是个有雄心的孩子,在他认识金钱之初,他就决定要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他最初的设想是每年有50%的回报率。而在他懂了一些经济学知 识后,他就梦想有朝一日获诺贝尔经济奖,真是雄心勃勃。从他投资股市开始股票交易起,他就期望得到50%或更多的回报,但事实上并不乐观,他很快明白想获 取50%的利润,你除非有很精确的眼光或者敢冒风险的勇气才行,从此他把回报率目标定在20%— 40%之间,留有余地,这叫稳中有升。因为股市风险太大,有时能达到预期目标,有时则不能。这样既使有点小差错,仍可达到目标。  司徒炎恩把期望值降低还有另一个原因,他投资的是家人及亲友的钱,他必须小心谨慎,否则他得帮堂哥推一辈子草坪,而且他也不希望家人及亲友因赔钱而爆发心脏病。而事实上,他不仅没有输掉他们的半分钱,还帮他们赚了不少钱。  其实,不管你是成人还是小孩,要想在股市中致富,你就得做自己的主人。这里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乱听小道消息,并且 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逻辑思考,你若能用你的智慧,深谋远虑来选择股票,你就能躲过悲惨的失误,智慧加上广博的知识,必定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