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新嘉联投资光伏几乎血本无归

首先感谢邀请~

据英国《卫报》报道,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总装机量已达305千兆瓦,而2010年的这一数字仅为50千兆瓦,“中美两国主导着太阳能领域的发展规模”。根据欧洲太阳能交易机构的数据,中美两国2016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均比2015年增长了近1倍。


?趋势

伴随着各国对太阳能研发和应用投入的增加,全球太阳能产业仍旧处于强势增长阶段。

?中美两国增势迅猛,欧洲速度放缓。

据英国媒体报道,2016年中国为亚洲市场贡献了近半的光伏面板安装量。非洲和南美洲增长也十分喜人,同比增幅逾200%。相比而言,欧洲2016年全年增长缓慢,促使太阳能产业呼吁欧盟制定更积极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即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从20%提升到35%。


?相关统计

2015年北美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增长高达129%,尤其是去年12月份,美国增势“十分迅猛,一个月内注册新产能近3千兆瓦”。

欧洲作为主要市场之一的英国,其太阳能产业受到政府不利行动的冲击。一些专家指出,由于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不到位,英国2016年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较上一年创下的历史峰值减少了约50%。不过,即使这样,相对来说,英国的太阳能利用在欧洲仍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英国的新增装机量占累计装机量的29%,与此相比,德国为21%,法国为8.3%,德法均排在英国之后。不过,德国目前仍是太阳能总产能最高的欧洲国家,意大利排名第二。

非洲日照充足,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大有可为。据埃及《消息报》报道,非洲每天每平方米平均接收6千瓦时的太阳能,堪称“太阳的世界”,非洲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太阳能满足其能源需求。在非洲,太阳能不仅仅关乎减少排放,而且有助于减贫。因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约有5.6亿人处于电力匮乏的状态,6.25亿人依靠木柴或煤等固体燃料做饭。而太阳能技术可以提供清洁、优质的电力,这可以有效提升非洲的整体生活质量。


?发展光伏产业应对气候变化

欧洲太阳能协会会长沃森强调说:“为了实现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太阳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十分重要。为此,全球太阳能产业已做好准备,甚至有可能发展得更快。”


根据我国国家能源局去年12月发布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伦敦威斯敏斯特商学院教授约翰告诉本报记者说,对太阳能行业来说,2016年是一个“不错的年份”,其中,中国贡献巨大。从眼下的态势看,太阳能作为一种可信赖的清洁能源,这一产业的未来发展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前景充满希望。

但也有有专家指出,若想保持去年的强劲增长态势,需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激励居民和企业转向太阳能,这一点“至关重要”。同时,还得开发出可靠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因为,相关统计显示,在大多数国家,太阳能发电仍是一种“相对小众的发电方式”,即使在那些对这项技术应用表现积极的地区,譬如欧洲,太阳能发电量也只能满足4%的用电需求,可以挖掘的潜力仍然巨大。

新嘉联投资光伏几乎血本无归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有成立不到两年的重庆子公司宣布停产,后又向控股子公司合资方发律师函,催讨欠款超过一年的股权转让款,而其余几家子公司盈利状况都不尽如人意。这个秋天,本应是收获时节,对于新嘉联(002188)来说,却是个多事之秋。

  投资光伏几乎血本无归

  新嘉联10月9日发布《向控股子公司合资方发律师函的公告》,公告称,公司与杭州集美新材料有限公司2011年9月28日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但1020万元转让款至今没有收到。

  资料显示,2011年1月3日,新嘉联与杭州集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浙江美联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新嘉联出资1020万元,持股51%,杭州集美持股49%。该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为生产和销售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单晶硅、多晶硅等。

  根据公告,浙江美联从成立后一直未正式投入生产。2011年9月28日,新嘉联与杭州集美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双方协商同意按出资额转让浙江美联51%股权即1020万元,将浙江美联51%的股权转让给杭州集美。协议签署后,新嘉联一直未收到此项股权转让款。2012年7月23日、8月27 日,公司财务部曾先后两次发《催款函》且确认对方收到,但一直都未收到合资方的转让款,亦未收到回函或其他任何反应。

  据了解,根据当时的计划,浙江美联拟利用新嘉联现有场地、厂房进行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购置设备和固定资产3000万元,项目建设包括太阳能硅片切割、清洗、检验和仓储,形成年产太阳能硅片30兆瓦的生产能力,预计项目正常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预计项目建设期100天。新嘉联当时称,对外投资目的是为盘活公司空余厂房建筑,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同时涉足新能源领域,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为公司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浙江美联的实际情况与公司初衷大相径庭,事实是,该公司从成立后一直未正式投入生产。

  自2011年9月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至今,令人费解的是,新嘉联始终未取得股权转让款,也未办理财产交割手续,仍继续控制浙江美联的经营和财务决策,基于会计准则相关规定本期仍然将其列入合并范围。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02.72万元。

  决策失误

  重庆子公司持续停产

  不仅股权转让款超过一年未能收回,公司旗下子公司的赚钱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公司净利润从2007年上市之初的2402.65万元,下滑至2011年的202.54万元,其投资成功率及盈利能力备受质疑。

  从新嘉联今年半年报可以看出,公司目前控股子公司有7家,但其中2家出现亏损,1家停产,另外4家公司中,上半年最多的只赚了81.5万元。

  9月19日,新嘉联发布公告,成立不到两年的全资子公司——重庆新嘉联继续暂停生产。此前,新嘉联在半年报中已披露“重庆新嘉联电子有限公司因检修设备已暂停生产。”

  重庆新嘉联成立于2010年12月2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通讯电声器材的生产、销售以及货物进出口,当时公告显示注册资金是1000万元。

  记者得到的一份2010年10月《浙江新嘉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评审小组关于出资筹建〈重庆新嘉联电子有限公司(暂名)〉的立项意见书》显示,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并与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多次接触,新嘉联拟独资出资1000万元筹建重庆新嘉联电子有限公司,经营期限二十年,总投资2000万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

  《立项意见书》显示,项目采用先建设一个生产车间再逐步扩建并达产的模式,预期项目完全达产在2014年。按项目完全达产的计划,可达到年生产笔记本电脑微型音箱约2400万只的能力。按投资评审小组的综合测算,该项目实施后,达产年将新增销售收入168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212万元。

  这个看起来很有前景的投资项目,到了成立之时,注册资本金却悄然变成了500万元,与当时公告并不相符。记者就此分别采访了新嘉联总经理宋爱萍和负责管理生产的副总经理赵红珍,她们对此解释均为:“这是出于谨慎考虑。”

  赵红珍给记者讲述了投资前后的考虑。投资当时,公司认为重庆当地有稳定的客户——广达电子,预计订单饱满。考虑到浙江本地招工难,听说出现内地员工回潮现象,在考察了重庆、安徽两地后,最终决定在重庆设厂。这样既能解决用工问题,又可以拓展新的客户。殊不知,在重庆新嘉联成立半年后,在设备已购买的情况下,原本计划一期招收的500名员工,实际上只到位90名左右,与预期相差非常大。

  与此同时,因重庆公司规模太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而导致合作暂缓。公司成立之初的定位是做手提电脑的小音箱,预想订单量会很大,市场拓展空间大,但主要目标客户暂缓合作后,重庆新嘉联只好还做与本部一样的产品——手机和电脑的喇叭,这样一来成本过高。为了减少亏损,重庆公司暂停生产,部分设备现已撤回,原计划设置6条生产线,最终只开启2条。

  对于重庆新嘉联的现状,宋爱萍坚持认为,当时定位重庆公司是生产基地之一,为当地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对市场的分析没有错,“但操作起来却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

  对于上市以来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赵红珍的解释是:“生产成本大幅持续增加,挤压了产品盈利空间”。

  而至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宋爱萍表示,“继续做强做精现有主业”。

  但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现有主业盈利能力持续下滑,投资屡屡失败,而现在的大股东目前并无任何注资计划,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新嘉联未来的发展实在令人担忧。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