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股票市场赢家—证券市场能正确的反映未来吗?

我还不知道汽车是怎么一步步制造出来的腻!发动机工作原理什么的我也不是门清,我不一样开着车满街跑?我不会开车,我可以花钱去驾校找老师啊!他告诉我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我乖乖照着做不就够了么?我不会炒股,但是有人告诉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观察一段时间,看起来有效的话,我就试试,效果好了我就一直照搬使用不行么?

好了吐槽完毕,咱们说正事。

完全不懂专业股市知识能不能参与市场?答案应该是能的,但是你必须时时刻刻记得你的优势和缺点,优势在于不懂专业知识的人可能心态上有一定优势,因为我不懂,所以短期的涨跌我不去刻意控制,这是我必须承受的,认清这一点就是最大优势。缺点在于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往往会被那些看起来很专业的东西影响,也没有办法分辨这些看起来专业的东西是对还是不对。

既然都是投资,巴菲特,格雷厄姆什么的我们在细节上可能是没有办法去模仿的,但是投资智慧是一致的,共通的。对于不了解股市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记住巴菲特那句被无数人说了无数遍的话就够用了,那就是“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我在我其它的答案里讲到过一个前同事告诉我的故事,主角是在证券公司门口卖茶鸡蛋的大妈,大妈就是通过自己的茶鸡蛋好不好买来判断股票市场现在是过热还是过冷。茶鸡蛋不好卖就去买股票,茶鸡蛋供不应求就好好卖茶鸡蛋,然后将股票分批出手,从头到尾没学什么专业知识,一样在08年左右买下省城的三居室。

所以对于完全不懂股市的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时间选择指标就是投资者情绪。这个简单易操作到极点了。当你和大多数股民聊到股票的时候,对方都一脸无奈甚至是一副吃了翔的表情的时候,你就可以入市了,但是别着急一笔将资金全拍上去,分笔买入2-3支股票,一个月买一点,用半年到一年时间完成建仓。之后请耐心的等待,这个过程具体要多久,就算是最专业操盘手或者是投资大师也不没有办法准确计算,但是按照中国股市历史发展来看,一轮牛熊周线下来平均年份是4年左右,也就是说从上一轮牛市结束开始计算,可能熊上2年半左右,在熊一年左右的时候,基本你就能看到所有人都在骂股市,你开始建仓,建仓完毕2年也就过去了,第三年不一定会很好,但是第四年基本就有起色了。当然像最近这次总体熊了将近7年的情况也可能会有,但是是极端和比较少见的。等到有一天你的同事,街坊邻里的大妈都在跳完广场舞之后要交流一下对股票的看法,银行里买基金的人排起长龙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心的去分批卖掉之前持有的股票了。然后安心等待下一次人们对股票呲之以鼻了。

一切就可以这么简单么?其实说简单就这么简单,为什么大多数做不到?

我观察到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主观的,很多人认为股市是一个负责的系统,所以对股市的分析越是复杂动用的专业知识越多好像就越准确,其实这是一种致命的错觉。股票价格运行的直接因素就是供求关系,所有一切消息等等都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然后影响股价,那么我们直接抛开一切只关注供求关系变化的表现,也就是人们去股票是厌弃还是欢迎不就够了么?就像市场上贩卖东西的小贩在商品便宜的时候多囤货,在商品受追捧的时候及时出售。道理就这么简单明了。可惜大多数人往往跳不出来,就喜欢在复杂中追求精确的判断。

文/笔者;专注研究贵金属,对沥青、铜、白银、天然气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请关注上方头像名字

另一种是外界的影响,就像巴菲特一直在和《滚雪球》的作者说的那样,我是一个追求内部记分卡的人,我不喜欢受外部记分卡的影响。当所有人都说股票不好的时候,你能不能不被从众心理影响?题主好像是女孩子,那么我打个比方,你有一身非常潮的衣服,现在在欧美已经开始流行了,但是国内还暂时没有接受,你穿出去大家都说丑。你还能坚持穿这一身搭配,坚定的穿到国内开始流行,大家都从批评你不会穿衣服转变到夸你眼光独到,有前瞻性么?股市也是一样的道理,所有人都说股票坏话的时候,你还能不能保持独立思考,这就是挣钱的人和不挣钱的人的分水岭。

说了这么些,股价题主对这个问题可能已经有自己的判断了,剩下的就是股票种类的选择了。除了其它答案里提到的和指数挂钩的品种,例如ETF,例如分级基金B份额,还有那些新兴产业之外,我还有一类推荐,就是最求稳的食品饮料和医药。这两大行业基本上非系统风险最小,存续时间也最长。有人会说,食品饮料里的白酒就碰不得,现在高端白酒消费被严重打击等等,那为什么在我看来,恰恰是前一段时间这种打击已经将白酒类股票里的不合理部分去除了,挤出了泡沫,对未来大众消费为主的白酒市场是一次最好的筛选腻?

文/笔者;专注研究贵金属,对沥青、铜、白银、天然气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请关注上方头像名字

看看承德露露,双汇发展的历史走势你就知道食品这个行业是一个多么靠谱的行业板块了,当年双汇被种种曝光,现在在回头看看那段,对于一个食品类行业代表性股票来说,那还真不算什么。

复兴医药,我有个朋友在2009年的时候按照我的建议在18块多的时候买的复兴医药,一直都没有卖,现在价格是19.12 。是不是有人要笑了,说这样的成绩也好意思拿出来说,但是我得告诉你,别着急,复兴医药这几年的分红和增股一直很可观。按照前复权计算,他当时买入的成本摊薄之后对应的是12块多一点点。也就是说他持有四年下来,总收益已经接近60%了。红色箭头是2009年下半年,我朋友买入的时间点。

红色箭头是2009年下半年,我朋友买入的时间点。

所以说,你可以在这几大板块中选一个你相对喜欢和了解的多一点的行业进一步选择股票。

股市赢家—证券市场能正确的反映未来吗?

金融市场通常不能正确反映将来
  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的显著不同在于: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所依赖的,不是摆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相反,他们的投资决策建立在对未来状况的贴现。

  在信息不完备的现实中,市场参与者只能根据自己对未来情况的判断,甚至说自己的偏见,来进行贴现行为,从而做出投资决策。根据我们上面的理论,这些投资决策行为与股价和上市公司基本面,三者互相影响、循环作用,反过来又使得未来的状况变得更加不确定和难以明确。

  所以,市场中这样普遍的基于对未来进行贴现的投资行为,将会使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因此,任何人、任何决策、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是可错的,可以修正的,都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

  当我们自认为对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行业或者一家公司的未来很了解,或者很有信心的时候,实际上很可能只是自己的偏见而已。所以,金融市场上时刻充满了偏见,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1994年,索罗斯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世界经济研讨会上曾说:“我对现行观念很有看法。被广为接受的观点是金融市场趋向均衡,并且未来被正确的反映到现在。我认为,金融市场不可能正确无误的反映将来,因为它在反映的同时也在改变将来,同时参与者的认知是不完备的。”

  既然金融市场经常不能正确地反映未来,投资者往往依据自己有限的判断,或者偏见进行投资,那么,我们如何在这个偏见流行、嘈杂混乱的市场里做出投资决策、实现稳健收益呢?甚至,管理层又会针对市场的这种情况进行怎样的监管和调节呢?

  偏见主导市场机遇如何把握

  现实中,金融市场时常利用投资者的偏见启动阶段性投资热潮,而非基于对未来的正确判断。为了深入理解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发生的事情,而在金融市场却又再正常、再合理不过的游戏,有必要回顾欧美等发达市场的证券投资历史,重点考察一些经典的案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证券市场中发生的大型联合企业集团的繁荣和幻灭的兴衰过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股市,曾爆发了一波市场普遍追逐高成长股票的狂热。当时,对于每股收益快速增长的股票,投资者都愿意以很高的市盈率(PE)去购买。“只要是增长的就是好的”,人们根本不关心这一增长结果是如何取得的。而大型联合企业集团的热潮就是从这样一种流行偏见开始的。

  市场对高增长股票的热烈追捧,导致有些公司能够利用它的高股价去并购其他低股价的公司,用这种方法来获得每股收益的快速增长。很多公司看到了这种偏见,就利用这种偏见为自己牟利,用自己公司高涨的股票收购其他公司。

  其中很有代表性的是高科技国防公司。不久前,这家公司取得了盈利的高增长,它的股票相应在股市中获得了很高的市盈率(PE),这使得这家公司能够利用自己被高估的股票收购那些低市盈率(PE)的公司,于是带来公司更高的收益增长,从而投资者在股市中给它更高的市盈率估值。这种并购扩张趋势加速发展下去,直到大量模仿者出现,最终因为趋势逐渐变得脆弱而幻灭。

  1999-2000年的国际互联网热潮,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

  当少数从事互联网商务的公司上市时,兴衰过程就以不易为人们察觉的方式开始了。公司提供的价值服务深受大众赞赏,股票预期自然较好,而股票的声望又提高了公司的品牌和服务,基本面趋势和主流预期相互加强,繁荣加速。

  随着网络普及,投资者以几何级数增加,而供给却受到各种制度的限制,互联网公司的估价达到天方夜谈的地步。只有少数网络公司盈利,但投资者只盯住公司的客户数目,于是一些公司提出“眼球经济”的概念,并以此作为评估公司价值的依据。

  于是有些网络公司开始通过赠送服务来增加客户数目,就能够以更为有利的条件在股市募集资金,游戏的目的变成了募集资金,而远离了利润这个目标。最终,当1999年7月28日,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文章解释了这一模式的缺陷,直接导致在很短的时间内网络股暴跌50%,互联网泡沫破灭了。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市场的投资热潮由偏见来主导,我们也仍然能够在这种偏见引发的热潮中,描绘出投资机遇的发展过程,这种过程与我们在前面所阐述的逻辑框架仍然一致。每一次热潮的启动都遵循了正强化的驱动规律,都是基本面、投资者的主流预期和价格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强化,直到极度脆弱,价格趋势发生逆转。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