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巴菲特的获利秘诀——“5+12+8+2”

大多数人只知道巴菲特是一个投资大师——他从十岁开始第一笔100美元的投资起步,至今个人财富积累到超过600亿美元。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巴菲特还是一位管理大师——他只用25人,来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市值5000亿美元的庞大企业帝国。而巴菲特的管理精髓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严格财务管控,充分授权,慎用股权激励!

一、极简管理原则:“25人总部”掌握最核心职能

巴菲特在1965年收购了前身为纺织厂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经过50年的发展和并购,伯克希尔已成为涉足保险、铁路、能源、工业、投资等业务的多元化集团。根据并购数据库SDC的统计,仅在1980-2015年8月底间,巴菲特就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及旗下子公司开展了约904笔收购(含少数股权)。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子公司已达80多家,员工总数超过27万人。

但令人震惊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有25名员工。对于神秘的“25人总部”,巴菲特甚少谈及。这个团队中主要包括巴菲特和他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CFO马克哈姆.伯格,巴菲特的助手兼秘书格拉迪丝在?凯瑟,投资助理比尔在?斯科特,此外还有两名秘书、一名接待员、三名会计师、一个股票经纪人、一个财务主管以及保险经理。与一般公司相比,伯克希尔哈撒韦没有律师,没有战略规划师,没有公共关系部门或是人事部门,也没有门卫、司机、信使或者顾问等后勤人员。也不像其他现代金融企业一样,拥有一排排坐在电脑终端前的金融分析师。

公司这种简单的风格是巴菲特特意安排的,以使机构尽可能风格简约。他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太多的领导层,反而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如果他雇了一层楼的股票经纪人,他们肯定会自己去找点儿可做的买卖;如果他聘请了律师,毫无疑问他们就会找人打官司。“一个机构精干的组织会把时间都花在打理业务上,而不是花在协调人际关系上。”

这“25人总部”需要承担的职责有哪些呢?伯克希尔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在他的《副主席的想法:过去和未来》中对此有详细的阐述:第一,管理所有的证券投资业务,它们通常属于伯克希尔的灾害保险公司;第二,负责选择所有重要子公司的CEO以及他们的继任者;第三,负责撰写年度报告中的重要材料和其他重要文件;第四,负责寻找潜在的收购目标;第五,调配现金和贷款。

从上述职责看,巴菲特仅将资金调配、投资、重要的人事任命、寻找潜在的收购目标和年度报告的撰写等最核心的工作集中于总部。而对横向的各个业务单元,或纵向人事、采购、投资、研究、行政等职能,均未分化出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职能精简”。

1充分放权,控制自己的控制欲

越是成功的商界领袖,越难控制自己的控制欲。巴菲特在充分放权这一点上,就超越了绝大多数商业领袖。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最初开始收购的时候,巴菲特喜欢参与子公司的管理,但他很快就认识到这并不是他的长项。他常说一个人其实并不需要面面俱通,但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巴菲特对自己的缺陷有自知之明,因此在管理上他会给经营者搭好舞台,但是不会跑到台上去表演。

有许多管理者经常因为干涉下属的微观管理而给自己惹了一身麻烦,巴菲特大胆放手的做法反而使他避免了这个问题。巴菲特从不要求旗下公司的负责人预测盈利情况。巴菲特也不安排会议,喜诗糖果公司的总裁查哈在?哈金斯有20年没来奥马哈了。巴菲特更不会把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文化”强加于人。

在斯科特-费兹公司,曾在哈佛大学饱读经书的董事长拉尔夫?斯奇利用的是现代化的企业预算、战略规划工具,而家具店Nebraska Furniture的B夫人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但他们都对巴菲特感恩戴德,因为巴菲特给他们绝对的自主经营权,很少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2严格财务管控

但是充分放权,并不意味着放纵旗下公司成为一个个“听调不听宣”的地方诸侯。巴菲特在微观管理层面充分放权的同时,牢牢抓住了子公司的“钱袋”。

首先,公司的各个子公司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向上供给奥马哈总部。这些现金来源于公司旗下巨大的保险业务运作的浮存金,以及那些全资拥有的非金融子公司的运营盈利。 在此之后,巴菲特作为资本的配置者,将这些现金进行再投资,投资于那些能产生更多现金的机会。于是更多的现金反过来给了他更多的再投资的可能,如此循环往复。

而巴菲特对旗下子公司的评价标准也是完全一样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是其投资的没1美元到底能赚到多少钱。“我宁愿要一个投资规模仅为1000万美元而投资回报率高达15%的企业,而不愿经营一个规模达到10亿美元而投资回报率仅为5%的企业。”巴菲特说:“我完全可以把这些钱投到回报率更高的其他地方去。”

掌控众多能够提供低成本资金的保险公司、以及有稳定现金回报的企业之后,巴菲特才能坚持价值投资之道,他投资的很多股票在历史上都曾经大起大落,如果巴菲特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来Hold住,是绝对不可能笑到最后。

3慎用股权激励

作为终极Boss,巴菲特掌管着子公司管理层的工资和奖金激励。作为首席执行官,巴菲特可以雇佣或解雇执行经理,激励经理,并控制他们的资金动向。但与众不同的是,巴菲特非常反对以股权激励作为奖励方式,他认为股权激励有时的确能给管理层带来潜在的巨大回报,但是它却降低了股权激励获得者的风险,于是管理层在使用股东资金的时候,会更加随意。 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管理方式,巴菲特掌控着规模巨大、资产庞杂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并将它继续向前推进。

1965年当巴菲特在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后,他并没有授予肯?蔡斯股权激励,而是答应签署一笔贷款,这样肯?蔡斯就能借到18000美元买进公司1000股股票。巴菲特这一做法更深层的含义是,他希望经理人的利益能和股东利益更加趋于一致,避免肆意挥霍股东的资金来盲目投资的行为发生。

巴菲特最反感的是让经理人轻易获得期权“不劳而获”。他认为股票期权应与公司的总体表现挂钩。因此从逻辑上说,期权只能授予那些负全责的经理人。那些只负部分责任的经理人应当有与他们的业绩相称的激励机制。击球率达 0.35 的球手(击球率是衡量棒球选手能力的重要标准。0.35 非常出色,而 0.15 则较差─译注)如果表现好的话,就应该得到丰厚的报酬,即便他们效力的是一支弱队;而击球率为 0.15 的球手不应该得到任何奖赏─即便他们的球队赢得了冠军。

期权应当精心设计。通常他们应当把递延收益因素或者置存成本因素考虑在内。同样,定价也应合理─应该按真正的企业价值定价。 巴菲特曾经说过:在伯克希尔,我们在发奖金的时候不看公司的股价。谁的表现好就应当奖励,不管伯克希尔的股价是涨是跌,还是横盘。同样,即使我们的股票飙升,也不会奖励那些表现平平的经理人。

二、在微观管理层面充分放权的同时,巴菲特牢牢抓住了子公司的“钱袋子”。

首先,公司的各个子公司产生大量的现金流。

这些现金来源于公司旗下巨大的保险业务运作的浮存金,以及那些全资拥有的非金融子公司的运营盈利。尽管巴菲特的事业因此获利颇丰,不过旗下企业的发展速度并不够快,巴菲特对此负有责任,他对再投资过分谨慎。

其次,巴菲特作为资本的配置者,将这些现金进行再投资,投资于那些能产生更多现金的机会。

于是更多的现金反过来给了他更多的再投资的可能,如此循环往复。而巴菲特对旗下子公司的评价标准也是完全一样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是其投资的没1美元到底能赚到多少钱。“我宁愿要一个投资规模仅为1000万美元而投资回报率高达15%的企业,而不愿经营一个规模达到10亿美元而投资回报率仅为5%的企业。”巴菲特说,“我完全可以把这些钱投到回报率更高的其他地方去。”

最后,巴菲特掌管着子公司管理层的工资和奖金激励。

巴菲特非常反对以股权激励作为奖励方式,他认为股权激励有时的确能给管理层带来潜在的巨大回报,但是它却降低了股权激励获得者的风险,于是管理层在使用股东资金的时候,会更加随意。1965年当巴菲特在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后,他并没有授予肯?蔡斯股权激励,而是答应签署一笔贷款,这样肯?蔡斯就能借到18000美元买进公司1000股股票。巴菲特这一做法更深层的含义是,他希望经理人的利益能和股东利益更加趋于一致,

避免肆意挥霍股东的资金来盲目投资的行为发生。

除了不提供股权激励,巴菲特给管理层的年薪也不高。

比如1965年,肯?蔡斯的年薪只有不到3万美元,比其他竞争对手纺织厂的管理者要少的多,巴菲特对于员工的养老金计划也相当抠门;负责财务的维恩?麦肯齐对巴菲特忠心耿耿,自20世纪60年代他从来没有要求巴菲特加过薪,巴菲特给他的薪水很微薄,但到了1986年,他拿到了19.8万的年薪;巴菲特将他和芒格的薪水也长期固定为10万美元。

巴菲特的获利秘诀——“5+12+8+2”

 今世界具有传奇色彩的证券投资家,他以独特、简明的投资哲学和策略,投资可口可乐、吉列、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通用电气等著名公司股票、可转换证券并大获成功。以下我们介绍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赢家暗语:5+12+8+2  巴式方法大致可概括为5项投资逻辑、12项投资要点、8项选股标准和2项投资方式。5项投资逻辑  1.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2.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4.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  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12项投资要点  1.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2.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3.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4.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有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5.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  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8.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10.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  12.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8项投资标准  1.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  2.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史。  4.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5.财务稳键。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8.价格合理。2项投资方式  1.卡片打洞、终生持有,每年检查一次以下数字:A.初始的权益报酬率;B.营运毛利;C.负债水准;D.资本支出;E.现金流量。  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考虑进行短期套利。  某种意义上说,卡片打洞与终生持股,构成了巴式方法最为独特的部分。也是最使人入迷的部分。  长期制胜的法宝:远离市场  透彻研究巴式方法,会发觉影响其最终成功的投资决定,虽然确实与“市场尚未反映的信息”有关,但所有信息却都是公开的,是摆在那里谁都可以利用的。  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花费大量的金钱。是运气好吗就像学术界的比喻:当有1000只猴子掷币时,总有一只始终掷出正面。但这解释不了有成千上万个投资人参加的投资竞赛中,只有巴菲特一人取得连续32年战胜市场的纪录。  其实,巴菲特的成功,*的是一套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不同的投资哲学与逻辑,不同的投资技巧。在看似简单的操作方法背后,你其实能悟出深刻的道理,又简单到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对华尔街那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感到不解。也许是人在市场,身不由己。所以他最后离开了纽约,躲到美国中西部一个小镇里去了。  他远离市场,他也因此战胜了市场。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