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普通投资者立足于股票市场的基本原则

要想在股市捞金,那么就要对股市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好,很多炒股新手对中长线操作技巧、中长线股票怎样操作不是很清楚,那么下面就由股事通导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中长线操作策略相对于短线操作,利大于弊,主要在于成功率较高,且盈利比短线更多。短线操作快进快出,失败率较高,冒的风险较大。那么中长线股票怎样操作呢?下面介绍一下中长线操作技巧。

有兴趣研究公司前景、有耐心的人,可选择中长线投资。急性子,不愿意对股票前景深入研究的人,则可做短线,快进快出,只要能踏准节奏,收入也不菲。

【中长线投资选股要点:】

1、最近两、三年未经大幅炒作过;

2、行业前景不应太差,最好具有独特概念;

3、公司经营业绩有保证;

4、股本结构简单,最好不含国有股,流通股比例越大越好,第一大股东持股越少越好;

5、绝对价位适中:以中、低价股为首选;

6、流通市值应偏小:一般以10亿左右为宜。

以上若干条件未必能全部满足,但应至少达到4~5项。

【中长线操作赚钱利器:】

1、单边上扬,天天见长。有火箭发射, 加鞭式,也有慢牛上山,缓缓上升式。这种行情,买入越早越好,持有越久越妙:

2、高台跳水,见顶或遭遇利空,庄家狠手出货,散户急急逃命,行情急转直下。快刀斩乱麻,果断清仓,不存任何幻想:

3、一浪更比一浪高,重心不断上移。利用回档买入,不因回档卖出,长期持有:

4、一浪更比一浪低,重心下移。利用反弹出货:

5、慢坡下道,温水煮青蛙。资金缓缓流出,庄家渐渐减仓,股价点点下跌,散户慢慢离场,麻痹大意间猛回头已深度套牢。这种行情要及时止损,最少也要试探性分批减仓:

6、筑底行情,空方力量耗尽,再打压也无接盘,市场交投清淡。股价低迷,也无上涨迹象。反复横盘不动。这种行情有资金就要大胆进入。横有多长,竖就有多高:

有句话说的好,慢一拍进场,鱼头送给别人吃,早一拍卖出,鱼尾留给别人吃,能吃一段鱼身是做股票最高境界。

散户立足于股市的基本原则

(1)切切实实下苦功夫选好优质企业的股票,从战略上长线持有;

(2)根据大盘行情时势及个股走势,从战术上采取高抛低吸和仓位变化的操作;

(3)及时纠正战术上的错误。
  
行业趋势不好时,即使选的公司是行业老大、有着很好的管理、很好的成本控制,它的表现还是会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的龙头公司甚至二线公司。在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行业不好,公司再好,也顶多是个事倍功半的效果。最怕就是选错行。

坚定了一个信念:不熟悉的东西,不能碰;侥幸的赌博心理,不能有。

市场刚开始跌的时候,所有股票都一起跌,不管好坏,无论优劣。因为跌势初期,左右市场的主要力量,是恐惧心理带来的获利回吐行为。这时,股市短期作为"投票器"的功能上升,大家都投抛售票,鼓励下跌。猛跌几天后,就开始分化了。

好股票止跌,坏股票继续跌。恐慌情绪稳定之后,人马杂踏的混乱局面结束,市场回归正常。股市没有关闭,继续开张,仍要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来运行。这时,股市长期作为"称重器"的功能上升,大家以"称重器"的标准来重新衡量、划分。过一段时间,回头去看,会发现好股票只不过是一个长期上升通道中的小调整,属于"虚惊一场",而坏股票则是一个长期下跌。

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呢?简单一句话,就是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可持续的垄断优势公司。

股市是否有规律可循、是什么规律、如何使用这些规律?一顿饭的功夫下来,结论只有寥寥几句:股市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就是"好公司的股票能涨";使用规律的方法就是先考虑经济处于什么状态,能否保持快速增长;其次考虑哪些部门和行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约束瓶颈,最能分享经济的成长;最后考虑这些行业里哪些公司能获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成长,这些公司就是好公司,买股票只买这些公司的股票。

以银行股的座次来类比券商股的话,中信仿佛银行股中的招行,成大和敖东仿佛银行股中的民生和浦发,雅戈尔仿佛华夏,两面针仿佛深发展。宏源证券和东湖高新难以类比,属于后来居上。

克服了"频繁换股"的恶习,下一个要面对的敌人就是"做波段"。做波段是投资人一个根深蒂固的毛病。要控制做波段的欲望,如果实在控制不住非要做波段,必须坚持一个根本原则:股票千万不能做丢!哪怕做错了,一定要追回来。做波段时,越跌越卖,直卖到一根大阳线拉起,就转身买入。如果卖了就涨,就不要再等回落,马上买回。做波段很累,还经常是白辛苦。

频繁换股是投资的一大忌。自己和别人的实际经验、学术性的理论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一个简单的问题:人为什么要频繁换股?解释有很多种。自己觉得主要原因还在于"懒"的心理和"起点决定后果"的逻辑循环。因为懒,所以不做研究,不对投资对象进行跟踪。不研究,还要投资股票,就会去寻找一些"捷径"。比如听一听免费的股评、看看电视里报纸上所谓的专家是怎么看的、问一问周围的人都买些啥。稍稍"好"一点的,还咬咬牙花钱买一两份某某投资咨询公司卖的传真,每天收市了还坐在电脑前对着K线图又画又数的,以为看几份咨询公司的传真、画几条线数几个浪,就算是做研究了。可是,咨询报告里的观点,常常三两天一变,K线图也像故意捣蛋,根本不听话,忽上忽下变动不已。投资建立在这些"轻浮常变"的理由之上,投资行为于是也变得"轻浮常变"了。

因为对行业、公司不了解,股票在眼里不过是一些代码,没什么区别,买卖就很随意。换一只股票,仅仅是敲两下键盘而已。买第一只股票很随意,错了,就赶快换股,对了,就更加觉得随意买卖没什么不对。后面的一系列买卖,于是就"随意"起来。起点的随意,决定了后面的无论改正还是坚持都是随意的。

其实,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在一段时间内是变化比较小的,趋势的形成和扭转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能把买卖股票的理由,建立在一定时间内变化不大的行业公司基本面之上,就能克服频繁换股的坏习惯。当然,这需要具有一个根本性的理念前提,就是自己确实认为股价能够反映公司基本面。买卖决定于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好转或变坏,在基本面的趋势没有转折之前,在股价没有透支基本面之前,就握股不动,基本面趋势变了,或股价透支了就卖。若自己不觉得股价与基本面有啥关系,非要认为股票就是一个"炒",那就只能继续随意下去了。股价是有人炒才涨起来的,但那些起主导作用的大机构为什么要炒这个股票?只看到"炒"的表面行为,看不到支持"炒"的背后理由,就会容易受伤。

总结这两年的投资经验,老左认为对"知己知彼"体会加深是投资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现在,懂得回归角色,把估值工作还给市场,自己只需做好研究行业和公司的分内之事即可,投资效果明显改善。听了之后,深有同感,补充道:"整体估值水平的升降,影响的是自己的平均收益,行业和公司研究,影响的是超额收益。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获取超额收益之上,平均收益就坐在那里让市场随意给吧。"
发现好股票之后长期持有,在以前是愚蠢的,因为市场环境不适合,现在则正逐步成为机构投资的一种有效盈利模式

总结操作经验。不少大牛股被做丢了的主要原因,就是总想做波段",而大衰股一直拿着不卖,理由常常是"它还没涨"。中国的股民亏钱亏怕了,小富即安的心理不是一下子能扭转过来的。虽然懂得"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但要形成这种新的投资习惯,还必须要假以时日。

人性的弱点根深蒂固,很难克服,做股票的人总想预测市场、总想高抛低吸做波段。怎么办?胖子的意见是不要寄希望于人自身的逐步改善,要用制度和纪律来约束自己。自己的执行力比较差,折衷一下,设定一条纪律:精选不超过十只股票,编个篮子装起来,即使控制不住自己,很想做波段、换股票,也只在这个篮子里搅和,换来换去,只要不出篮子就行。既满足了操作的欲望,又不会错得太离谱。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