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造成股票交易赔钱的心理短板

一般人最好不要专职炒股。

我认为最好的炒股方式就是业余炒股+专业精神。

意思就是虽然是工作之外的时间在炒股,但是要有做工作一样的专业态度去投入精力去炒股。说到这里,马上就有网友会说工作之外就没有太多的精力炒股了。

以我多20多年的炒股体经验告诉大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全职在家炒股并不一定比业余炒股赚的更多!

比如你做长线炒股,上班与全职在家炒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做长线,一年都不一定交易一次,为什么要辞职呢?

即使你做中线,也没有必要全职在家炒股。因为你一二个月交易一次,说明你大多时间都是在看行情嘛。现在发达的网络时代,手机交易软件上就可以随时看行情与买卖。

根本没必要辞职。一个稳定的工作收入是炒股与家庭最有力的经济后盾。

有的网友会说专职炒股做短线可赚的更多…………。

据我几十年所见,没有见到一个做短线发大财的。相反做长线的获利几十几百倍的倒是真大有人在。

做短线炒股是个极高难的赚钱之路,绝大多数人最后都是亏损的。最好不要走这条路。

以君40岁的年纪必然是有家庭的人,为了家庭考虑也是最好不要走风险最大的短线之路。

所以业余炒股加上中长线交易才是最适合绝大多数人的炒股之路。

有的人会说上班工作就会没有多少时间研究炒股,炒股需要研究股票行情和企业的,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的……只有全职炒股才能好好研究股票。

其实以我的体会,每天业余研究炒股2个小时与全职在家研究8个小时所获得的进步差别是不大的。罗马不是一天盖城的,经验与体会不是短期大量的突击研究能得出来的,都需要大量的岁月慢慢积累。坚持业余时间学习研究炒股几年后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投资修为。

聊到这里,有人会说——兄弟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已经把老板揍了!我TM早就厌倦了受人指手划脚,我只能专职炒股了!

唉,好吧,那就专职炒股吧!

看过《以交易为生》那本书吗?最好是看看。

你第一要做的是管理好你的资金配置。

1 你那200万资金不能全部用来炒股,得有一部分流动资金用来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和意外紧急情况。

2 你的全部可用交易资金不能全部用来炒短线,必须短线、中线、长线股票都要配置。这样可以分散风险,因为以此为生最重要的是稳定收益。短线炒股的收益是最不稳定的。

第二你不能每天只是炒股,你需要一部分时间做其它的事。而且是必须要每天做些其它的事。

包括体育锻炼、下棋、唱歌、网聊、打游戏等。必须每天要投入其它的活动来平衡你的炒股时间。如果你天天只炒股,别的什么也不做。你就很容易精神崩溃或得抑郁症。

这样一旦你炒股紧张或亏损时,就会有别的爱好活动来对冲你的负面情绪,缓解你的精神心理压力。

第三 专职炒股一年体验看看

如果感觉自己能依靠此养家就继续坚持,如果发现自己真不是炒股那块料,就马上撤吧。再找个工作或回去给老板下跪都行。

造成炒股赔钱的心理短板

通常人们会说自己很理性,但在股市交易中,却经常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原因在于投资者在股市中并非寻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在追寻心理舒适程度最大化,人们总是不能客观地面对自我,结果造成股市中并不缺乏聪明人,但聪明人却经常办出许多很傻的行为。

短板一:卖赢持亏——个人投资者的通病

投资者持有两种股票,一只账面赢利,另一只亏损,该投资者会卖出哪只股票?通常大部分投资者会选择卖盈持亏,即更愿意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有人做过一项账户统计:“如果一只股票两周内上涨15%,会有73%的投资者将其卖出。”少有投资者在股票上涨情况下不断加码,更多的情况是当投资者面临亏损时总想赌一把,然后在股票下跌过程中不断加码。

由此可以看出,投资者卖出盈利股票的比率超过卖出亏损股票的比率,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长于持有盈利股票的时间。这就是投资者总是挣小钱赔大钱的原因,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是,投资者在面临既得利益时总是很保守,即使是有着很长时间投资经验的人也不例外。

从心理特征上看,个人投资者因为上述原因,在交易中最典型的三个表现是:获利就跑;解套就卖;横盘就走。而机构投资者,相对来说,因为投资决策的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持有的特征也和个人投资者不太一样。

短板二:过度自信与事后聪明

投资者都不会怀疑自己理性的存在。他们自认是掌握了一定信息和一定专业知识,因而面对投资决策的时候,便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市场中会频繁交易,换手率很高,而频繁地进行交易并不能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

所谓事后聪明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事件发生之后的结果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事后聪明在股市中频繁发生,除了过度自信外,也可能与“虚荣”倾向有关。人们往往会忽视事后理解的天然优势,而进一步贬低事前决策的复杂性与难度。市场的真正命脉在于信息与判断未来,虽然后者是极难做到的事情。

短板三:从众与群体极化

从众与群体极化效应在人类的投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人们的投资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贪婪地疯狂而拼命追涨时,很少有投资者能冷静而理智地抵制购买的诱惑;而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恐惧之中而拼命杀跌时,也很少有投资者能抵制抛售的冲动。

这种从众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聪明的投资者一般会不断观察与跟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当它的股价下跌到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时,就会果断吃进,很显然,这样做不仅需要专业的价值评估水平,更需要抵制从众压力的坚定意志与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气。

对于上述在交易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短板”,建议投资者应当客观冷静地看待市场、看待行情、看待自我,建立一套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另外,应当谨记以下几点:

1. 价值终究决定价格;2. 资金推动大盘;3. 机构投资者控制个股;4. 利益制约行为。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