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做个不一样的股民--行业分析

我做过的不多,所以想用一个案例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总结。

A项目。我接到了一家企业委派的课题研究,希望了解在C地区开展休闲农业的可行性,以及对项目开展路径的设计。

接到这个课题后,我们首先需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这些案头工作包括:1.调查了解C地区项目具体所在镇、市的直管领导,其履历、工作背景、发表过的讲话,并且将这些讲话与C地区近年来重大工程项目的提出和上马进行仔细比对。这样我们得知,C地区官员对于房地产经济较为反感,是一个愿意大力发展高科技绿色产业的务实派,同时C地区基本区域条件又比较适合发展药用植物研究。2.调查C地区范围内同类项目的存在及经营情况,如这些项目的投资方是是什么性质,国营还是民营居多,项目开展如何获得土地,灰色经营地带多寡,经营情况如何,与客户项目共性在哪,等等。3.与该行业发展较为先进和完备的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分析C地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可能面临的困境在哪里。

随后,我们就要带着这些先期形成的案头工作到C地区去,再与实际一一验证,并对C地区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接触,同时对同类型项目进行接触、体验。C地区比较典型的特征是因为位于水系地区,环保要求极高,且基本没有住宅用地再招拍挂,因此项目要开展只能通过在自有农业用地基础上,竞标临近产业用地,休闲农业的开展基点定在药用植物,并与精准医疗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从药用植物的盆栽、观赏切入,用精准医疗来作为产业链的深度延伸。

总的来说,在结合案头工作和接触了解实地官员、同业项目后,我们形成了在C地区开展休闲农业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针对C地区土地规划利用现状,进行项目开展的路径设计。

做个不一样的股民--行业分析

  在经济体的企业,也分成周期型行业、成长型行业,防御型行业。

  其中周期型行业会跟随周期的变化产生利润的变化,成长型行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而经济周期对防御型行业几乎没太大影响。周期型行业主要包括生产制造业、原材料业、非必须的消费行业等行业,周期型行业在股市中占据最大的比例。

  成长型行业主要是指新出现的行业,大企业较为少见,成长型企业发展成熟就会变为周期型行业,比如过去的计算机硬件、汽车等行业。现在的成长型行业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行业。

  防御型行业则属于生活必需的行业,不管经济好坏人们都必须要购买,如农产品、自来水行业、供暖供热等公用事业。

  这里要注意,银行业的利润来自于资金流转,本应属于强周期行业。但在中国,银行基本都有国资背景,被政策保护,所以经济周期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并不强,银行业到更接近于防御型行业;而作为标准防御行业的电力行业,在中国90%是给企业供电,因此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更接近周期型行业。

  经济周期是西方经济学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国家较为清晰,计划经济国家则不存在经济衰退,例如朝鲜。

  经济的起伏由供需之间的关系形成,供给提升需求,需求刺激供给。供需同时增长,经济开始出现增长的复苏期。

  当多数行业均复苏时,市场出现货币充足,物品丰富,商品的生产快速增长,就会进入繁荣期。繁荣期一切看起来都很好,但因为供需饱和,在繁盛的表面下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减速。人们即期的需求多数都被满足,充裕的货币无处可去,会涌入一些保值品市场,使保值品的价格快速增长,价格的增长会使人们更努力的提升供给,当多数保值品的价格都被高估,存量货币也都被耗尽后,市场就会进入衰退期。

  由于人们手里的货币减少,使需求开始减少,原有的供给就变的过剩。

  为了避免产品的积压,企业开始降低价格以提升需求。但在衰退期往往事与愿违,彼此之间的竞争只能使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并不能有效提升需求。价格降低、利润减少,失业率却开始增加,人们手头的货币变少会进一步限制供给。经济衰退几乎会给所有人带来麻烦,是每个政府都极力避免发生的事情,但经济衰退几乎不可避免。

  唯一的例外是2008年因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却通过基建计划避免了经济衰退,副作用是大幅的通货膨胀和财富再分配。

  经济衰退会降低市场活力,使人们的信心丧失。

  奉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会试图用货币刺激政策来挽救经济衰退,但发现不可挽救后,会再次收紧货币政策。这时会进入经济萧条期,货币的减少带来需求减少,需求又会影响供给,两者相互造成恶性循环,经济市场愈发萧条。但不知不觉中,企业生产的成本降低了。

  从地租到税负,再到人工成本和贷款利率,在萧条期都会出现下降。被萧条困扰的人们想尽办法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因为成本较低,有不少人开始创业、创新。

  无法预测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新的产业或者产品构成了人们新的需求,从某个或某几个行业开始,需求逐步增加,同时供给也开始增加,人们手里的货币逐渐活跃,经济进入了复苏期。

  很难界定复苏期的开始时间,经济复苏不是一夜春风催梨花,只能是春雨润万物。经济数据中可以观察到贷款总额增加,PMI数据上升,失业率好转等现象。而在现实中往往会以出现新的产业为准。

  例如美国1929美国大萧条引发了几乎全球的经济衰退,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天量的失业甚至导致了很多人饿毙街头。

  罗斯福竞选总统后,首先进行了金融改革,使社会资金能够正常流动;其次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并完善了各种劳动法规;推行政府产业规划,雇佣了许多失业人员从事和共用事业相关的行业。罗斯福的一系列新政,改善了颓势,但并未使经济完全恢复。一直到二战爆发,美国作为一个早期未参战的国家,大量销售军火、物资,使经济真正进入复苏。

  一直到二战即将结束,美国参战为止,美国借助二战实现了彻底复苏。大量工厂建立,军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出现了快速增长,现代机械行业借助二战,成为战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并维持了数十年的繁荣。

  经济周期客观存在,几乎不可避免。

  经济衰退并不可怕,就如同“洗洗更健康”的股谚一样,每次经济衰退都会产生新的产业。我们今天享受的充足食物、高铁飞机、汽车楼房、电脑互联网、手机与共享经济,均是经济衰退的产物,而不是繁荣期的创造。

  从经济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来,不同的周期,投资的方向不同。股市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经济趋势转变,股市一定会有所反应,多数情况幅度要大于实际经济的涨幅,在宏观经济变化中受益的行业尤其突出。所以说,超额收益是行业分析的真正目的。

  在经济繁荣期,投资较为容易,在股市中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会涨。

  因为企业的利润改善,原来效益不好的企业在繁荣期出现了改善机会,所以在繁荣期所谓的垃圾股涨幅到最为抢眼。不过并不建议投资垃圾股,中小创在繁荣期也是较好的投资方向。在行业分类中,较为小的行业例如“电子元器件、电气设备、多元金融、化工细分行业”等行业存在较多机会。

  繁荣期后期,所谓鸡犬升天,几乎所有股票都出现了泡沫,这时应以风险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繁荣期收益最大的行业是金融和制造业上游行业,这些行业的特征是规模大,属于寡头垄断,在中国类似企业多属于国企,其中主要是:“银行、保险、证券、钢铁、重工”等行业。他们的业绩在繁荣末期会充分体现,同时也存在避险功能,因此繁荣期结束之前,该类行业往往会出现普遍、大幅上涨。

  繁荣期会出现大量泡沫,泡沫开始破碎就进入了衰退期。

  衰退期早期,泥沙俱下,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出现利润的大幅下滑,同时股价也会快速下跌。衰退期不适合投资股票,股市往往领先于经济,股市见顶时,往往经济的衰退期还没到。股市的大跌会造成大量的货币外逃,多数时候会引发规模有限的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最典型的商品市场是期货市场,还包括如贵金属等现货。但这种上涨只是最后一朵美丽的泡沫,很快就会破碎。

  衰退期持有现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可以考虑投资一些小币种,经济自给自足的外汇。另外,债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随着衰退的进展,经济中货币会逐渐减少,债券的收益率会上升。愿意承担较大风险的,可投资于一些带杠杆的债券型基金。

  衰退期供需的衰减,会导致货币流动降低,经济体中信用货币减少(中国的货币发行制度会导致基础货币减少),这时会进入通货紧缩时段,也就是萧条期。

  缺乏货币支持的实体经济和股市无论什么政策都无法扭转颓势。同时,可投资的渠道仍然非常狭窄。高等级债券是首选,混合债券型基金也可以,但杠杆式债券基金则出现风险。当然,债券的收益较为有限,投资股市可在明确合适时间点上选择一些防御型股票。中国股市有个传统,市场不好时基金会很默契的在“医药、白酒”这样的行业中大量持仓,保持这些股票的价位,使净值不至于过于难看。萧条期会出现很多生活困难的人,传统生产企业非常难以赢利。

  萧条期也意味着成本降低,新的机会在孕育。因此萧条期是股权投资的好机会,因为资金的缺乏,萧条期股权的价格往往会被低估。

  同时,人们穷则思变,会创造出一些新的商品或者模式。但萧条期的股权投资难度很大,很多股权投资因为判断错误或者资金量断裂会半路夭折。若想股权投资的把握度更大些,则需等到复苏期。

  复苏期是创新、创新初见端倪的时期,经济上并没有明显的迹象显示经济复苏。

  但就业率已经开始改善,资金利率也下降很多,人们手头感觉会宽裕一些,商品的数量也开始增加,一些听起来非常不熟悉的行业经常被人提起。例如历史上的个人电脑、PC机、数码产品;现在的AI、机器人。

  高净值人群会听到越来越多的股权投资项目,听起来都不是很靠谱;普通人也会观察到股市的指数不再下跌。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复苏期来了。

  在复苏期,最好的投资是股权,其次是中小的成长型行业的股票。

  持有大量现金是风险很大,因为随后的刺激政策很可能会导致通胀。投资债券也不明智,萧条期会使债券收益逐步下移,复苏期也不会快速增长,收益会让人失望。但复苏期很容易和萧条期的短暂经济回暖混淆,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做好资产配置。配置一部分资产在防御型的股票或项目中,另一部分可以激进些,选择成长型的行业。

  目前中国经济还未进入复苏期,或者复苏期会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

  从目前中国的政策导向来看,更多资源仍旧投资给国企和战略型产业,中小成长行业不仅没有得到支持,发展空间反到被限制,并且成本不减反增。观察中国的行业产业政策,只能仍将更多的资金配置与防御型产业和寡头垄断企业。真正创新型行业的投资,很可能仍需等待。

  耐心终会有回报,在所有的经济周期和投资方向中,成长型企业会带来最多的超额收益。一个投资者,这样的机会一生中也不过是一两次,多数投资者因抱有固化的观念,将会错失复苏期的机会。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