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新手股票交易要避开哪些坑?

炒股票貌似门槛很低,只要去券商营业部开个户就能交易了。可实际上,新手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否则咱们中国股民怎么上知GDP、CPI、PMI等各种宏观经济运行指标,下知量子通信、可燃冰、甚至连区块链技术都了解。呵呵,中国股民,可怜了。

那么,怎样做一个赚钱的好股民呢?这些事情新手一定要注意:

1,保持看《新闻联播》的习惯。鉴于A股不成熟,更多的时候是靠消息刺激,所以要保持信息及时畅通。比如昨晚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今天(2017年10月10)有20家医药股封住涨停,其中九安医疗(002423)等医疗器械股开盘即封住了涨停板。

《新闻联播》是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窗口,炒股跟着D走,基本上都没错的。

2,学习下技术分析。股市交易的是什么?是各个投资者的预期,所以了解别的投资者心里怎样想的,非常重要。而技术分析分析的就是市场参与者的心理,虽然指标经常滞后,也算是有点参考价值。

技术分析里武林派别很多,但我觉得最有用的莫过于量价分析和形态分析,而且是周K、月K级别的量价分析,再结合换手率来判断资金的进场。至于说OBV、MACD、RSI等技术指标不能说完全没用,至少是有点辅助作用。

形态分析很多,什么圆弧底、头肩底、岛型反转等等,需要找专业的书来看看,比如约翰麦吉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等,很多很多类似的书。但新手要读有用的书,有些书,比如江恩的书那就算了吧,搞的神神秘秘,也没啥作用。还是要看一线交易员自己写的书。

3,看懂基本的财务报表。很多朋友都抱怨说财报很难懂,有的只会看净利润增长和主营收入之类的,完全不知道应该怎样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结合起来看。我觉得虽然有点晦涩,但是你想长期在股市里赚钱,还不踩雷,还是有必要看看初级会计的。在这三张表里,资产负债表别小瞧了,有猫腻差不多都在这张表里了,比如臭名昭著的造假王万福生科就是在资产负债表里动了手脚。

4,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心态的修炼。对于一只股票,市场先生每时每刻都会给出一个报价,新手往往以自己的买入价作为参照物,而不是以这个公司到底值多少钱为参照股,当然了,很多股票老手都不会毛估公司价值。这个的确有点难。

但是心态还是要放平的,不要一天到晚跳来跳去,净给券商交佣金手续费了不说,还疑神疑鬼——怎么我一卖股价就涨,我一买就跌了呢?好像市场就跟你这200股过不去。频繁交易是亏钱的万恶源泉,在靠股票发家的大佬中,谁是靠短线交易一夜暴富的?!

我只能说短线赚钱很难,我曾经在雪球做过两个组合,一个中长线组合,一个短线组合,中长线组合收益率超过了100%,短线组合只有20%,已经关停了。

新手炒股要避开哪些坑?

月收入刚过7K,不至于大富大贵,暂无养儿育女和房贷负担,可以挤点儿余钱来炒股,说不定还能就此改变命运,实现财富自由。

这是时下不少年轻人的想法。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少人想从股市捞点外快却难免被套牢。

新手散户缺乏证券知识,加之经验不足,容易偏听盲信,一不小心就陷入误区,造成财产损失。为此,中信建投证券专业投资顾问特地为新手散户整理了一些“避坑指南”。


误区一:跟着小道消息走

【现象】

隔壁小王的堂兄的媳妇的三大爷家的外孙在省规划局上班,肯定能提前知晓最新动态,跟着这样的人炒股,准没错!

靠小道消息炒股,是不少人投资者的真实情形。

公开消息相对证券市场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对证券市场有一定滞后性,那么,是不是就要想办法让自己长出千里眼、顺风耳,从一切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去深挖有价值的消息呢?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小道消息成为不少人的炒股重要依据。

【解读】

常见的小道消息分为炒作消息及股票重大利好消息两大类。

炒作类消息,指的是做市团体在主力出货时,有意放送或无意裹挟而来的种种消息。如果指望着靠听这样的小道消息炒股来赚取确定性收益,往往会正中消息发布者的下怀,聪明反被聪明误。

重大利好类消息,可能确实货真价实,不过风险很高。听此类小道消息进行股票交易,万一真是利好兑现,则涉嫌内幕交易,一经查实,面临没收收益并处以l至5倍罚金。

个别投资者对于法律的惩戒心存侥幸,喜欢听取重大利好,但事实上,真正的“重大利好”类消息十分稀缺,舆论里常见的相关消息都有失真之嫌。

【避坑指南】

股民朋友们在炒股的时候要谨慎甄别消息性质和来源,对于来路不明的消息要做到不偏听偏信。

如不能有效甄别信息来源、信息价值,可请专业投资顾问协助分析。

误区二:听朋友推荐炒股

【现象】

最近,阿花在室友小雪的鼓动下进了股市。虽然小雪也不是什么大拿,但好歹比阿花懂点儿门道。

作为新人,阿花只能对小雪亦步亦趋。虽然有赚有赔,不过阿花心想,总比自己一个人瞎摸乱撞要好一些吧。

【解读】

在我们的身边,选择靠朋友推荐而买股的投资者大有人在。为什么那么多人听朋友炒股?

一是投资者自身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对市场一知半解,在茫然无措时听到朋友的推荐,便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二是中国有着独到的熟人文化。股民更容易相信身边的朋友和亲戚,反而对专业投资顾问抱以怀疑态度。

【避坑指南】

与其听信身边一瓶不满、半瓶嫌多的熟人,不如加强自我学习,提升对证券市场的认识水平。如果没有学习时间,应该寻求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


误区三:盲目抄底

【现象】

老王是07年入市的老股民,由于经历过08年的熊市和2015年的股灾,特别喜欢抄底,还喜欢补仓。10元的股票,没两天股价就涨到了10.5元,他总是想找一个低点买回。前几天大盘忽然快速杀跌,该股也跟着回落,现在已经到了9.5元,机会来了,老王打算先买个半仓看看,不行再补仓。

【解读】

抄底总给人一种可以赚取最大化收益的感觉,其实这种行为往往得不偿失。这是因为,市场千变万化,没几个人有运气次次真正抄底。

抄底的结果往往是:越跌越买,越买越跌,本来以为是抄在底部,回头一看,原来当初那里是半山腰。

【避坑指南】

避免盲目抄底,有三招:看价值、看趋势,听专业人士指导。

其一,看价值,判断个股是否为好股票。价值判断要点包括但不限于: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能实现稳步向上?行业是不是处于政策面的风口?估值是否合理?

其二,看趋势,判读个股成长性。判断要点包括但不限于:目前是否处于上升周期?资金关注度如何?哪个位置买入较为合适?介入后什么情况下需要卖出?

其三,上述两点如果自己都不会,可以向专业人士去请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类投资咨询服务很多都可以在线上完成,比如中信建投证券APP,现在就可以提供7×24小时的专业投资咨询服务。

误区四:永远满仓,不做资金管理

【现象】

老李喜欢蹦极、跳伞等极限运动,他的人生格言是,不到极致,就不会获得真正难忘的体验。老李这种行为习惯也被他带到了股票交易中。老李信奉“背水一战”的操作,遇到看好的股票,恨不得身家性命都打进去,就盼着赚个钵满盆满。

【解读】

从当下的市场整体面来看,目前A股的特征是“牛短熊长”,在熊市中亏损的概率显然更大。因此,长期满仓操作,从概率上来讲,亏损可能性更大。

从操作层面看,永远满仓,意味着没有纠错机会。如果判断错误,市场下跌,就会面临极大风险。且,当市场再次有机会出现时,满仓股民往往没有机会参与,机会成本过高。

从心理上讲,满仓将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旦下跌,你只有选择割肉,或者等待反弹,这些都很被动,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操作。

【避坑指南】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顾问给出的建议是:分散仓位,及时止损。如果做不到满仓止损,那么,分散仓位、组合投资是个好办法。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此外,从心理体验上看,同一只个股,止损时100%的仓位和10%仓位,心理冲击相差巨大。当然,如果您像老李一样追求极致体验,那就另当别论了。


误区五:频繁交易

【现象】

小张信奉“树挪死,人挪活”的人生哲学。在工作上频频跳槽,在生活上频频换女友。到股市交易上,小张也总是频频更换持仓个股。

小张觉得,看到机会就要冲上去,不要为眼前的沉没成本所累。

【解读】

很多投资者喜欢频繁交易,甚至许多人喜欢采取同一个交易日内低点买、高点卖的“日内T 0”式操作。这些投资者一般缺乏理论支撑,完全凭感觉操作。殊不知每只个股的买卖都是有其内在交易逻辑。

假设你想买某只股票,决不能闭上眼睛就下单,而要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去分析,研究个股所在的行业如何,研究公司的业绩增长能否持续,研究当前的位置是不是底部等等。

【避坑指南】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操作,才值得实盘交易。当你买入时的逻辑存在,就可以一直持有,直至预期兑现。当市场环境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买入逻辑被破坏时,可考虑卖出。

这才是成熟的交易逻辑,是炒股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些工作,需要时间,需要专业,也需要经验,而这正是专业投资顾问能为你提供的服务。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