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理财

任正非与李一男的商业秘密,为什么说李一男是传奇人物?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年少有为那句话,而李一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提起任正非与李一男,很多人都很好奇。

  信任李一男和任正非,然后放手。李一男没有让他失望,在华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华为内部创业政策的启发,风华正茂的李一男,不满足于现状,想走出华为自己创业。李一男选择了离开,这给了任正非,很大的打击,但他完全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并强烈支持他们。李一男北上北京,创业的时候,任正非也在五洲大酒店设了豪华的欢送会,深圳,和华为所有“总监级”以上的高层官员在李一男都是“强势”的,这对于一向低调的任正非,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离开华为,后,李一男北上北京,迅速成立港口网络公司(以下简称港口),准备放手。

  海港成立之初,业务领域集中在数据通信上,与当时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相比,有着广阔的空间。当时,华为主要从事数据通信领域的企业网络产品。因为是内部企业,所以港湾自然成为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的资深经销商,并出现在2001年2月在华为召开的数据产品渠道大会上。当时双方合作关系愉快。

  港口建立初期,发展势头良好。通过销售华为设备和自己的产品,它在成立的第一年就获得了近2亿元的收入。到2003年,收入直接增长了近两倍。

  出身科技,受多年影响,并不满足于扮演的角色,他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新市场——光通信,开始开发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并在市场上赢得了几笔大订单。李一男此举被认为是对华为,的公开挑衅,因为在那些年里,光通信一直是华为,的核心业务,港口将向光通信伸出援手,这将不可避免地触及华为的利益。起初,两家公司仍然偶尔发生摩擦,随着业务的发展,他们最终发展到互相争夺客户的地步。华为和港湾所处的特殊市场环境,作为李二人的特殊地位,以及他们的恩怨,使得这两家公司最终进入了全面对抗、对峙、厮杀的竞技场。

  与港口的激烈竞争给华为的发展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当时有3000多名员工离开华为去创业。创业激励计划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大大削弱了华为的资本实力,华为模式在管理和R&D的直接复制也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自2004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攻击该港口,华为成立了一个名为“打港办”的组织。“打港办”专门负责研究港湾的行动,然后进行相应的攻击。以前,华为并不太重视几百万元的小单子,但现在,只要港湾参与竞标,华为就一定会赢,甚至采取了把设备零价格送给客户的残酷手段。

  在华为,的包围下,港口快速发展的势头戛然而止。2004年,销量开始萎缩。

  2005年9月,港湾计划与西门子,合作,以增强港湾的实力,为成功上市增加砝码。

  西门子曾是思科在欧洲最大的产品代理商,一旦西门子和港湾网络达成合作或实现收购,华为将失去在欧洲拓展战场的好机会,因为港湾网络在数据通信方面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价格较低,同时也熟悉华为风格、市场战术和技术实力。如果这个港口与西门子四通八达,它将很快成为华为不想看到的华为,的刺。

  2005年10月,华为斥资1000万元挖走了深圳研究院的语音组,彻底抹杀了西门子最重要的业务——海港最赚钱的VOIP业务。

  华为的诉讼威胁和商业打击彻底摧毁了海港与西门子的合作计划。

  它在市场上受到重创,上市计划泡汤,与西门子合作的想法也泡汤了。从那以后,港口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

  看到已经没有重返天堂的希望,港湾最终选择了认输。2006年6月6日,港务集团和华为联合宣布,双方已达成意向协议,并与华为签署了关于移交港务集团部分资产、业务和人员的谅解备忘录。港湾部分员工套现后辞职,80多个售后服务团队继续工作。在随后的整合中,华为支付了5000万美元现金,并分配了大量资产。至此,华为和海港之间多年的竞争已经告一段落。

  任正非与李一男的商业故事,让很多的人觉得李一男不简单,同时他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