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理财

每个月做好支出预算,更有助于存钱,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每个月不超出预算?

对于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传统的观点是“量入为出”。

但是,现在消费的诱惑无处不在,透支消费又存在各种便利条件,比如花呗、白条、网贷、信用卡以及消费分期等等,所以很多人往往控制不住成为“剁手党”。

如果收入有限,而支出控制不住,甚至陷入寅吃卯粮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带来不良的后果。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呢?

第一,增加收入。

一个人、一个家庭每个月的衣食住行,总是有一个最基本的消费额度,才能达到一定的生活质量标准。现在,再强求一个人过一穷二白、省吃俭用的日子,明显是苛刻的、自虐式生活方式,从而是不现实的做法。

比如说,生活在青岛这样的二线城市,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平均消费要在五六千元以上。如果夫妻二人的收入刚刚够花,也就很难再有钱去储蓄。

面对这样的难题,解决矛盾的着力点不应该是如何控制支出,而要在如何提高收入上想办法。

第二,强制储蓄。

人都希望自己的欲求马上得到满足,而强制储蓄减少了即期满足,是一种“逆人性”的行为,从而也就需要极大的自律和自制力。

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收入,基本上达到了当地平均水平,那么,在满足日常消费的基础上,可以实施强制储蓄的计划。

还是举青岛市的例子,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月收入超过一万元,应该有能力把百分之二三十的钱用来储蓄或投资理财。

强制储蓄,是按照固定的时间节奏、固定的额度或比例,不强调任何理由、无条件地实施投资理财计划,可以是存一笔银行存款,也可以是实施一笔基金定投计划。强制储蓄,强调的是强制性,而不是非得存银行才叫储蓄。

第三,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的话题,展开讲内容有很多。指望一个人的自制力是不可靠的,必须改变自己的消费理念。比如,该买的东西宁肯买品质好一点的,而不要买一堆粗制滥造的便宜货,这样反而会减少不必要的金钱浪费,节省整理物品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克服选择困难。

理性消费,可以试着人为制造消费不便利的条件。比如,多使用现金消费,设置手机支付限额,设置信用卡消费限额,删掉购物网站和手机APP,避开6.18和双11等购物节,等等。

第四,MBO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管理法,一定要注意是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也就是常说的“翘翘脚够得着”的目标。

举例来讲。一个月消费目标5000元,控制起来难免会前松后紧,不知不觉就会超标。而如果把一个月5000元划分为四个周的控制目标:1000元、1000元、1500元、1500元,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甚至在达成目标后把结余下的钱用来犒劳奖赏一下自己,这样不仅目标会很好的实现,而且会强化自己按照目标控制消费的行为。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