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理财

经济学家、券商分析师都说上班族不要炒股

近期,关于上班族要不要炒股的话题很是火热,先是知名经济学家管清友公开表示:不建议上班族炒股,然后几乎被清一色的回怼:知道了,马上辞职炒股。后面又再次发声:上班族工作出彩也很难赚钱,大部分是拿到股权激励才能赚钱,非专业人士炒股赚钱比较难,高净值群体自己也不炒股,有专业机构服务,即便炒股也不是上班族那种炒法。不过就算解释也是不被网友待见,还是被怼得不轻。

经济学家、券商分析师都说上班族不要炒股!那该清仓离场么?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是其它原因,经济学家刚发完声,东方证券分析师陈达飞在网易青年经济学家峰会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年轻人初始资本不多,抱着财富自由的心态进入股市,会不断调仓……提高交易频次,最后结果就是本金可能都会亏完。即使有巴菲特那样的盈利,也可能要10年、20年时间才能达到财务自由。

其实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上面的两位说得都没错,讲得也很真实,但是观点却很难被网友们接受,原因如下:

1.刺破了希望。每个投资者都是抱着赚钱的期望入市的,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都想通过股市实现一定的预期。如果有人说自己入市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体验生活,那就往他脸上狠狠地吐一口唾液,然后鄙视的骂一句:虚伪。市场的本质就是赚钱或者亏钱,如果入市不是为了赚钱,那干嘛不把钱直接拿去做慈善呢?这种既想赚钱又不愿意承认的行为,老书一般用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来总结。老书在与小伙伴们交流的时候就会很大方的承认,入市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为了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书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很显然,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的话语打破了投资者心中的期望。这就好比,你去告诉一个人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你觉得他会怎么问候你和你的家人?

2.打击了信心​。上面两位的发言中,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炒股不容易赚钱,而且很容易亏钱。如果说上面的观点是直接打破了投资者的期望,宣告炒股没有未来;那么这一点就是保留了期望,但是想通过投资赢得未来却很难。虽然语气有所缓和,但还是很难被投资者接受。理由就是每个投资者都认为自己聪明绝顶,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赚钱绝技,拥有自有我伤人没有人伤我的高度自信。所以你告诉他投资是要亏钱的,他就会觉得你是在侮辱他的智商,这种情况下,他能给你好脸色才怪。

所以老书从来不给别人推荐股票,也从来不劝人炒股或者离场,有时会给特别好的小伙伴们显示一下自己的股票池或者基金池,但只是参考,不做任何推荐。因为学习过行为经济学的老书知道,不管哪种行为都会被骂,劝人炒股买入被套要被骂,劝人离场后股票涨了也要被骂,而且赚钱或者避免亏损老书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属于收益有限风险无限的事情,这种事情自然得少干,否则迟早得在市场中亏完。有的时候也会有小伙伴和老书讨论某支股票,老书会给出在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分析逻辑,但是不会给具体的买入或者卖出的操作,这样既可以维护面子也可以保住里子。

这里老书多说一句,股市本来就是7亏2平1赚的市场,大部分人亏钱,少部分人赚钱是零和博弈的本质决定的。所以从投资的本质上来说,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的话语是没有错的。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质疑,但这些质疑的声音同沉默的大多数相比也只是少数,只是这些大多数人不愿意发声而已。比如像老书这样的投资者,就特别认同这个观点,但老书不会去反驳,因为股市本来就是零和博弈游戏,你赚走的钱必然是别人亏掉的钱,你亏掉的钱也必然会被别人赚走。真相就是这么残酷,那知道真相的你会去选择告诉你的对手么?而且就算你告诉了他们,他们非但不会感谢你,反而认为你假惺惺,赚了钱还来炫耀,简直就是杀人诛心,会更加觉得你恶心。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赚了钱但是你怎么做别人都认为是错的,而你亏了钱别人就会认为失败者没有资格谈经验。不要觉得奇怪,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

既然股市赚钱这么难,那要不要清仓离场呢?但凡能说出这句话或者有这个疑问,都不会清仓离场的!老书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人性!多少在牛市末期追高亏损然后在熊市底部割肉的投资者发誓离开股市再不入场,但一旦行情起来又屁颠屁颠的跑步入市表示真香。调侃了这么多,最后老书说一下自己的观点:1.如果你能做到以后再也不入市,那就可以清仓离场;如果做不到那就继续待在市场中。2.如果你入市一直亏钱,那么就更改你的投资习惯。正确的方法其实分析师已经告诉你了,那就是降低交易频次、降低收益预期、请专业的人士为你打理。3.买你熟悉的标的。这一点是老书加上去的,所谓的熟悉就是你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经常用到,很喜爱,逢人就想推荐的品牌……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