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6月动力煤期货基本面:政策顶可能已经出现

在终端补库全面来临前,市场仍可能会存在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博弈,直到需求与价格之间的磨合到位,主动补库存的节奏将再次点燃市场,从而使得旺季行情继续旺盛。但值得提醒的是,煤炭作为大宗资源品,在实体经济中起到最为基础的作用,因此对于该品种国家会持续严格的政策监控,政策顶可能已经出现。
总结:市场矛盾已经基本体现,而且由于主产地的行业整顿可能呈现常态化的特点,终端消费需求将持续旺盛,供需紧张对市场价格产生持续支撑。但高价位的继续攀升需要消费增量的接棒,因此在终端补库全面来临前,市场仍可能会存在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博弈,市场呈现新一轮的震荡波动,直到需求与价格之间的磨合到位,主动补库存的节奏将再次点燃市场,从而使得旺季行情继续旺盛。供应方面:5月份主产区受到环保管制、安全生产、超能力检查等多种强有力政策的监管,而煤炭行业的反腐以及绿色矿山的建设也为生产收紧添了一把火,煤矿煤管票相对紧张,市场供应增量有限。而放眼即将到来的三季度,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供应量有望出现增长,但由于国内产能达到理论极限,甚至部分出现超产情况,继续增量的空间相对有限。需求方面:经济复苏背景下,社会用电强劲,5月份虽属于消费淡季,但总量基数依旧较高,因此对于即将步入旺季的6月份,实际消费增量与绝对值可能仍然较高,且此时水电发力尚未完全达到旺季水平,对火电的挤出效应不明显,因此电煤消费量及社会整体消费量依旧比较可观。风险因素:保供力度加码(下行风险);补库需求超预期(上行风险

固。2021年前期煤炭生产数据增长极其明显,其原因是2020年中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强劲,带动火电增量和燃煤消费量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社会库存大从三月份以来,产地反腐败、安全生产、环保检查不断,多处煤矿受到影响,内蒙古多座露天煤矿因环保建设问题被关停,陕西煤炭安监局发布查处超产的文件,陕西煤矿超产幅度得以一定程度的控制,从而导致生产供应受阻。但从实际生产数据来看,在保供结束、生产严查的背景下,4月份单月产量超过3.2亿吨已经是较高的数据,因为国内合法在产产能不足39亿吨,月度理论产量极值是3.25亿吨,因此实际的生产情况可能并未受到较大的阻碍。细分省份来看,晋陕蒙三大主产地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内蒙在反腐高压下生产继续受阻,月度产量低于理论产能,而以查超产与安全生产为背景的晋陕两地却均出现了超出合法产能10%的增量,因此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这就说明,政策允许的月超产额度就是10%,晋陕两地已经达到理论极限,内蒙在保供的推动下,预计最多还会有1500万吨左右的增量,环比3-5月产量增幅也就在5%左右

进口监管严格,通关难以放量影响供应端的另一大方面就是进口,通过2020年的进口通关政策可以看到,2021年进口煤总量放量的通关政策可能性大幅下降,转而可能是延续2018年定下的总量控制、全年季节性规律均匀分布的特点,这样尽管导致2020年冬季的供应出现阶段性短缺,但可以保证2021年的海运煤补充有效稳定,从而达到保供稳价的作用。一季度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能源保供应并没有通过大幅增加进口的方式,1-4月份进口9000万吨的数据基本回到了2017年时的水平。另外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分国别进口结构的变化导致进口煤源的结构分化,由于澳洲煤通关数量的大幅减少,导致沿海优质动力煤货源减量明显,可供工业企业直接使用的优质燃料煤供应数量下降,转而只能增加采购国内生产的优质动力煤,从而导致沿海可供交割资源相对整体情况而言会更加稀缺,在市场总量与结构性同时出现紧缺时,从而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矛

总结 供应方面:5月份主产区受到环保管制、安全生产、超能力检查等多种强有力政策的监管,而煤炭行业的反腐以及绿色矿山的建设也为生产收紧添了一把火,煤矿煤管票相对紧张,市场供应增量有限。而放眼即将到来的三季度,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供应量有望出现增长,但由于国内产能达到理论极限,甚至部分出现超产情况,继续增量的空间相对有限。需求方面:经济复苏背景下,社会用电强劲,5月份虽属于消费淡季,但总量基数依旧较高,因此对于即将步入旺季的6月份,实际消费增量与绝对值可能仍然较高,且此时水电发力尚未完全达到旺季水平,对火电的挤出效应不明显,因此电煤消费量及社会整体消费量依旧比较可观。总体来看,由于主产地的行业整顿可能呈现常态化的特点,终端消费需求将持续旺盛,供需紧张对市场价格产生持续支撑。但高价位的继续攀升需要消费增量的接棒,因此在终端补库全面来临前,市场仍可能会存在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博弈,市场呈现新一轮的震荡波动,直到需求与价格之间的磨合到位,主动补库存的节奏将再次点燃市场,从而使得旺季行情继续旺盛。最后最值得提醒的是,煤炭作为大宗资源品,在实体经济中起到最为基础的作用,因此对于该品种国家会持续严格的政策监控,政策顶可能已经出现。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