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华夏时评:支持民企投资 专项债“四两拨千斤”

  经济发展,时常都是在不确定性中摸索前行,所以,把困难情况估计得越充分,准备工作就做得越全面,“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是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2022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目前来看,三重压力确实需要攻坚克难。

  在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3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并且决定新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

  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既可以拉动投资,又可以带动消费,是扩大内需、稳住就业的重要举措。

  今年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计划是3.65万亿元,去年底已依法提前下达1.46万亿元,对于剩余的专项债,国务院常务会提出来五点要求,一是抓紧下达,向偿债能力强、项目储备多的地区倾斜;二是坚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加大惠民生补短板等投资,支持新基建;三是四两拨千斤,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四是加强资金管理;五是防范债务风险。

  其中,用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发挥专项债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一项,尤其值得重视,我们知道,3.65万亿元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额度,是根据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的。但是,在“当前国外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的背景下,3.65万亿元的专项债需要发挥出更大的效力,因此,如何四两拨千斤,如何在投资过程中采取更加市场化的办法,如何激励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这恐怕是稳增长措施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除了让专项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之外,货币政策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更是重中之重,只有货币政策给予一种更宽松的环境,民营企业才能真正感受到政策鼓励投资的驱动力。

  近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也透露出来了各种稳增长信息,尤其是强调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此次例会特别强调了,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对于身处困境的民企房地产企业来说,更多利好来自此次例会提出来的,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应该说,当前经济工作的困难,在制定今年宏观政策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已有前瞻考虑,现在的关键,还是要抓紧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举措,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咬定全年发展目标不放松,鉴于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会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