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李新创:推动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022年4月21-22日,由Max Conference主办的冶金原材料国际峰会在线上和线下同步召开。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受邀参会,并在会议首日作主题报告《推动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特征与阶段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粮食、建设的重要保障、经济的重要支撑,首先应正确认识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地位和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钢铁工业支撑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稳定支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钢铁工业在自身发展全过程中以技术创新为第一推动力。三是,中国钢铁工业让世界更美好,不仅为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基础结构材料和重要功能材料,而且正在引领世界钢铁的绿色低碳革命。四是,中国钢铁工业是国内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具备好规模、好价格、好产品、好品牌、好服务“5G”竞争力。五是,中国钢铁工业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引领的时间跨度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国家,达百年之久。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高质量时期,处于加快重组、强化环保、低碳发展三期叠加的历史阶段,将以低碳为统领,以数字驱动、技术革命、绿色协同为三大趋势,重塑发展新格局。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预测中国中长期钢材需求将维持高位并缓慢下降。

二、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形势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3060”目标提出以来,中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在各大会议上发布关于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讲话多达30余次,并在两次国际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行业、企业率先达峰。

聚力“双碳”决策部署的推进落实,中国正在积极构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其中,统领性顶层设计文件“1”和“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已经出台,《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作为“N”中系列即将发布。钢铁工业是全球关注的重点碳排放行业,是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近期中国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均对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

由于具有能源资源禀赋、产量大、企业数量多、碳排放机理复杂等基本特征,中国钢铁工业低碳转型时间短、难度大,同时还面临支撑系统不健全、结构降碳难度大、突破性低碳技术不成熟等严峻挑战,任务艰巨,但势在必行。从政策角度,应强化系统性、全产业链统筹推进。从市场角度,应加快推进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并与用能权、排污权等市场机制统筹,充分发挥碳价等市场机制的正向引导机制。从路径角度,应做好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开展阶梯式“减碳”行动,打好高质量减污降碳的组合拳。

三、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中国钢铁工业落实“双碳”目标应划分为五个阶段:达峰阶段、稳步下降阶段、较大幅度下降阶段、深度脱碳阶段、碳中和阶段。

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低碳转型路径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推动绿色布局。应深入推动布局优化,促进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大绿色物流,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

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应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推广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应优化原燃料结构,鼓励短流程电炉钢发展,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加强区域能源、资源整合,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钢化联产。

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在实现深度脱碳的有效途径中,现阶段生物质能不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条件,电解还原技术仍处于实验基础研究阶段,因此,氢能冶炼、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CCS/CCUS是重点。

六是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应构建C+4E目标体系框架,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核心,实现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环境协同治理,形成钢铁生态产业链。

总之,中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要依靠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须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发展。(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