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棕榈油期货价格影响因素:马棕油和肺炎疫情要关注

马棕油2月或存增产可能,USDA报告影响偏中性重要信息及点评:据SPPOMA数据显示,2月1-10日,马棕单产+49.23%;产量+48.01%。点评:马棕油2月上旬增产,利空油脂价格。重点关注:无 棕榈油期货价格影响因素:马棕油和肺炎疫情要关注
油脂油料观点:马棕油阶段性增产,油脂油料或向下找寻支撑信息分析:(1)豆粕现货成交一般。2月11日沿海豆粕价格2640-2850元/吨一线,较稳中波动10-20元/吨,其中(天津2850,山东2780-2820,江苏2720-2820,东莞2640-2650,广西地区2700-2730)。连盘上涨乏力,今日豆粕成交转淡,部分低位或吸引些成交。(2)豆油市场成交依旧不佳。2月11日国内沿海一级豆油主流价格在6330-6610元/吨(天津贸易商6330-6350;日照贸易商6500;张家港贸易商6610;广州贸易商6500),现货较昨日跌70-100元/吨,各地现货基差报价在Y05+230至420元/吨不等,部分降10-20。午后连豆油跌幅扩大,且国内新冠病毒疫情仍十分严峻,买家入市积极性受抑,今日豆油市场成交依旧不佳。(3)棕榈油现货成交仍清淡。沿海24度棕榈油价格5960-6090元/吨,跌幅100-130元/吨,(天津贸易商报6010-6020跌130,日照贸易商报6090,张家港贸易商报6000跌150,广州贸易商5960跌100,厦门未报)。因国内疫情仍在蔓延,及午后盘面跌幅扩大,影响买家入市积极性,今日棕榈油市场总体成交仍清淡。逻辑:【蛋白粕】供应端,复工陆续展开,关注疫情是否抬头。尽管中美签订协议,但中国能否增加美豆进口还有赖于疫情发展情况。但中国开始积极进口南美大豆,长期供应料充足。需求端,短期内蛋白粕迎来传统消费淡季,叠加禽流感疫情可能影响禽类存栏,新冠疫情影响供需错配。中长期,疫情发展值得关注。疫情若得到有效控制,高利润刺激下生猪存栏仍有望见底回升,刺激蛋白粕需求增长。总体上,蛋白粕价格中短期可能出现磨底,现货产销区价差拉大,长期跟随生猪修复周期上涨。【油脂】供应端,马棕减产逻辑仍持续,不过阶段性增产仍利空市场。印度将开展新财年预算,是否对马棕油采购政策适当放松将决定马棕后续出口需求。需求端,疫情导致餐饮需求下滑,部分转移至家庭消费,拖累油脂需求。总体上,春节后首个交易周,油脂先抑后扬,呈V型走势,价格逐步回到节前水平。短期油脂步入区间震荡,中期关注马棕产量和印马贸易关系动向,一旦好转,利空将变成利多。长期,减产幅度和出口与生柴增长博弈,库存降幅决定价格高点。操作建议:【蛋白粕】短期关注下方支撑,或进入磨底行情,长期逢低布局多单。做空油粕比值。【油脂】短期观望;中期马棕产量和印度采购是关键,长期看印尼、马来棕油库存水平变化。风险因素:南美大幅减产;下游养殖恢复不及预期;马棕减产幅度低于预期;印度恢复采购马棕油豆粕:震荡菜粕:震荡豆油:震荡菜油:震荡棕榈油:震荡白糖观点:消费不振,郑糖短期难大涨信息分析:(1)昨日,郑糖有所回落。成交量有所下降,持仓量减少1.0万手,主力合约全天下跌0.38%。(2)印度2月份出口食糖50万吨。印度糖厂协会ISMA表示,印度2019/20榨季食糖产量预计不会比2600万吨高太多。另外,中粮国际印度糖业主管表示,印度食糖出口可能会在2月回升,或达到50万吨。(3)机构预计泰国糖产量短期内不会恢复。路透社报道,中粮集团在迪拜糖业会议上表示,由于干旱影响,泰国糖产量预计短期内不会出现回升,震荡 预计19/20榨季该国食糖产量为1050万吨,同比下降28%。逻辑:近期,郑糖大幅反弹,短期来看,一方面现货价格高位(节后交易未大量启动),期现价差较大,其次,受疫情影响,砍运蔗用工比较紧张,可以说,疫情可能使得供需双降,后续需要继续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外盘方面,原糖已见底,中期仍处于低位震荡偏强态势,目前配额外进口利润在-300元/吨左右;巴西方面,逐渐进入收榨尾声,原糖价格的上涨,或促使卖出套保增加,新榨季制糖比或有所提升;印度方面,压榨进度同比偏慢,但本榨季库存量预计依旧较大。操作建议:观望。风险因素:产量不及预期、极端气候、贸易政策变化棉花观点:USDA下调中国棉花用量美棉反应平淡信息分析:(1)棉花现货价格指数趋稳。2月1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3438(+1)元/吨;棉纱价格指数20560(0)元/吨。(2)郑棉仓单+预报流出。2月11日,郑棉注册仓单37396(+375),有效预报5058(-378)。(3)储备棉轮入成交率18%。2月11日新疆棉轮入上市数量12000吨,实际成交2160吨,平均成交价13699(-6)元/吨。(4)USDA下调中国棉花用量。因新型肺炎疫情影响,USDA在2月供需预测报告中下调中国棉花用量21.7万吨至816.5万吨。全球棉花产量调增18.6万吨,消费量调低73.7万吨至2591.2万吨,期末库存调高55.1万吨至1788万吨。逻辑:供应端,USDA连续下调美棉产量,同比增幅收窄;印度棉花收获进度过半;新疆棉花加工接近尾声,统计局公布数据减产约3.5%。需求端,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中国爆发新型肺炎疫情,纺织服装内需及出口有待观察;郑棉仓单+预报数量整体增势减缓,下游纱线价格乏力。综合分析,新年度全球棉花产量未来新增变数不大,消费端存在阶段性恶化预期,棉市或确认前期底部区域,疫情结束后有望迎来上涨行情。短期内,下游复工陆续展开,郑棉情绪修复后等待真实需求。操作建议:多单持有风险因素:疫情,棉花调控政策,中美经贸前景,汇率风险震荡筑底玉米及其淀粉观点:上市进度仍未恢复,价格预计震荡信息分析:(1)主力合约增仓上量,收阴线。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2005,开盘价1924元,收盘价1923元,跌4元,最高1929元,特惠1920元,昨结价1930元,结算价1925元,成交量265358手,持仓量583845手。(2)2月11日国内地区玉米价格大多稳,个别小幅调整。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主流区间在1940-2080元/吨一线,较昨日持平,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玉米市场到货量寥寥无几,辽宁锦州港口玉米大多未报,个别报水分14.5%,容重690-700收购价1890-1900元/吨,较昨日持平,辽宁鲅鱼圈港口19年新粮容重690-700收购价格在1890-1910元/吨,广东蛇口港口二等玉米成交可在2030-2040元/吨,较昨日持平。逻辑:供给端:当前基层余粮仍存近半,从过往售粮节奏看,4月前售粮压力仍较大。需求端:新冠疫情、非瘟疫情、H5N1疫情齐爆发抑制下游需求。饲料方面,生猪节前集中出栏导致饲料需求下降,而疫情致能恢复受阻,禽料方面,节前至今的蛋价大幅下跌,养殖利润大幅缩水。疫情的爆发同样致蛋禽产能扩张受阻。深加工方面,疫情爆发后各项措施,抑制深加工下游产品消费。综上,长期看,疫情的爆发或致2020年需求恢复程度或不及预期。阶段方面,疫情致基层玉米上市进度推迟,且当前下游企业库存偏低,提价补库支撑期价表现相对偏强,预计随着售粮压力的渐增以及实际需求兑现,期价或仍有回调空间。操作建议:逢高布空风险因素:新冠病毒疫情、猪瘟疫情、H5N1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