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工业线二季度以涨开局 能否强势收官

【导语】一季度工业线材市场受期螺及钢坯价格偏强提振,以及价格上涨下刺激部分资源成交增加,整体市场偏强震荡。二季度市场以上涨开局,但4月份工业线材市场震荡下调,那么后期工业线材市场走势如何,从产量、需求、库存、原料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二季度工业线以涨开局 但走势不及预期

2022年4月先涨后震荡下跌,5月上旬则微涨后再次回落。具体分品种来看:截至5月9日,安平市场澳森195/6.5mm价格为5090元/吨,较一季度末价格下调155元/吨,跌幅为2.96%,同比下跌10.65%;天津市场澳森45#6.5mm价格为5170元/吨,较一季度末价格下调220元/吨,跌幅为4.08%,同比则下调7.71%;永年市场邢钢35k价格为5330元/吨,较一季度末价格下调150元/吨,跌幅1.84%,同比下跌4.82%。

工业线材先涨后下跌,主要是首先,4月份初始,期螺最高涨至5190点位,加之钢坯偏强,提振市场,4月初价格上涨;其次,随期螺及钢坯高位回落,以及多数地区受不可控因素影响,整体运输不畅,成交持续偏低,市场价格回落;最后五一小长假期间,因钢坯上涨,刺激部分品种成交增加,节后,钢厂及钢贸试探性挺价,但因市场需求仍不及预期,加之钢贸商库存压力下,价格下调明显。

二季度工业线市场以涨开局,但走势不及预期,那么二季度能否涨势结尾?从以下几方面简要分析。

产量或仍低于去年同期 支撑工业线市场

从样本钢厂2019-2022年月度产量数据来看, 2021年4月份起,样本钢厂月度产量较往年出现明显下降,主要是粗钢产量压减任务下,部分钢厂工业线产量下降。2022年一季度钢厂月产量呈“V”字型走势,因2月适逢春节假期间,部分钢厂减产、停产,整体钢厂产线开工率偏低,部分钢厂甚至全线停产,产量明显下降。尽管3月产量有所增加,但一季度样本钢厂月产量仍在350万吨以下。4月份部分钢厂产线开工有所恢复,样本钢厂月产量继续增加至346.2万吨,但仍比去年4月份产量低19.47万吨,降幅在5.62%。因2022年国家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加之从当前市场需求情况来看,钢厂产线开工水平或不会出现大幅增加,或维持平均75%左右的开工率,因此5-6月产量预期仍低于去年同期,支撑工业线材市场。

需求预期难有好转 工业线市场难提振

一季度市场需求先增后降,4月份市场需求持续偏差,一方面,期螺及钢坯价格高位回落,打击商家信心,多数商家偏谨慎,采购意愿偏弱,成交少;另一方面,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全国多地市场运输不畅,整体货运偏慢,加之终端企业开工也受到一定影响,且订单一般,整体需求持续偏差。监测的4月份样本钢厂单日出货均在1万吨以下,其中清明假期前后最低至0.2万吨,同去年4月日均2.1万吨的出货量相比,减少明显。五一小长假,受钢坯价格上涨刺激,整体成交稍有增加,但随期螺及钢坯下调,市场商家心态再次受到影响,多数谨慎。同时尽管多地运输情况缓慢好转,但需求整体仍是强预期弱现实的状态,加之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以及6月份南方即将进入梅雨季节,5-6月需求预期难有明显好转,难以支撑工业线材市场。

库存或先增后降 限制工业线材上涨

一季度监测的样本钢厂库存持续维持在20万吨以下的水平,但从4月份开始,样本钢企库存明显增加,截至4月底,样本钢厂库存达32.3万吨,仅比去年4月底库存低0.1万吨,而截至上周四,样本钢厂库存达35.0万吨,较去年同期库存增加3.8万吨,增幅12.18%。钢厂库存的增加一方面是受到运输不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终端下游需求偏差,市场采购积极性较低。对于5-6月钢企库存,预期整体先增后降,主要是考虑到近期市场价格回落,商家采购意愿偏低,成交下降后,钢企库存继续增加,但随钢厂库存压力逐渐增大,钢厂或降低开工以及下调出货价从而减轻库存压力,因此5-6月库存压力偏强,限制工业线上涨。

原料价格或震荡偏弱 工业线成本支撑减弱

一季度钢坯、焦炭等原料价格震荡上涨,一定程度给予工业线市场支撑,而进入4月份,钢坯价格回落,成本支撑稍有减弱,同时进入5月份后,需求不及预期,钢厂价格下调,利润空间缩窄,部分钢厂为扩大利润,只能压缩成本,部分钢厂目前已对焦炭发起第二轮提降。加之预期5-6月钢坯整体震荡偏弱,工业线材受成本支撑减弱,5-6月市场或维持低位震荡。

二季度市场或难以涨势结尾 整体预期偏弱

综上所述,2022年国家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预期钢厂产量同比维持下降态势,但当前需求偏弱,而且尽管部分地区运输逐渐恢复,但传统淡季即将到来,北方麦收,南方梅雨季节或均限制市场需求恢复;目前钢厂及钢贸商库存压力偏大,短期库存或继续增加,原料价格预期震荡偏弱下,市场缺乏支撑,因此预计,5-6月工业线材市场或低位震荡,整体难以涨势收官。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