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产销比高达300% 涤纶长丝产业“慢牛”显现?

  “大手笔投资加码聚酯产业链布局,行业景气回升,业绩可期……”

  “涤纶长丝需求底部反转,聚酯产业链需求回暖特征明显……”

  “6·18临近,多平台预售已启动,物流也有了大幅好转,纺织市场产销仍值得期待……”

  近日,证券、资讯等机构的聚酯产业点评引起记者的注意。之前大部分时间是“产销清淡”“整体偏弱”“产销一般”等,5月下旬出现了“局部提升”“产销分化”“产销放量”“整体尚好”等用词。对比前后变化可以看出,涤丝的产销不再是长期的“偏弱”偶尔的“促销放量”局面,而是出现了连续的回暖。

  相关产销数据也显示,近期,涤丝的产销在大幅走强。上周五产销比高达300%以上,本周前两日,涤丝产销比也均在130%—160%的较高水平。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市场之所以会出现此现象,主要原因是整个聚酯产业链成本端过于强势,原料价格持续的高位让下游也逐渐认清了这一现实,不得不开始接受高价的原料,加上月底有部分刚需备货需求,共同带动了涤丝的产销。

  国投安信期货高级期货分析师庞春艳介绍,油价在5月下旬开启持续反弹的势头,Brent原油从106美元/桶附近持续抬升至120美元/桶的高位,其间虽然石脑油价格表现偏弱,但PX在美国芳烃调油需求的逻辑加持下一路上行,导致PTA价格从6500元/吨一线反弹至6800元/吨以上。

  在国内聚酯产业链已经有三个期货品种上市的背景下,产业链上下游对期货市场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油价的走势往往是下游对未来成本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油价上涨的背景下,下游增加备货的意愿有所提升。”庞春艳说。

  此外,新冠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正在减弱,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生产和生活秩序正在逐渐回归正常,下游企业在对复工复产及消费的回升预期下,也有增加备货的需求。

  当前正值端午节小长假,聚酯产业一直有节前集中备货的惯例。在市场整体看涨的氛围中,聚酯工厂的集中优惠促销已经成为终端采购的重要时点。

  “虽然当前服装纺织市场的订单需求偏弱,并且受到疫情扰动,上半年的传统旺季已过,但国家近期集中出台的稳增长政策以及鼓励居民消费的手段都将推动需求的增长。节后,国内终端负荷提升增加下游备货需求。交易热情与刚性消费的增加共同促成近期产销的转好。”国贸期货分析师陈胜说。

  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则认为,由于终端订单维持偏弱,而涤丝价格又受成本端上涨影响,价格攀升,以现买现做计算织造企业现金流亏损不断扩大。

  “在原油持续攀升、后续预期继续上涨下,织造企业不得不通过时间差,以相对低的原料采购价和更高的成品售价,来博弈一定的现金流利润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在5月底涤丝促销、织造低备货时,织造工厂放量采购。”她称。

  在她看来,下游市场需求未看到实质性改善,但随着上海及华东其他地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物流逐步打通,市场信心有一定的提振。

  浙商期货分析师朱立航告诉记者,此次产销的高涨,涤丝方面其实并没有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涤丝价格基本是跟随成本端PTA和乙二醇慢慢涨价的,但依然抵不住下游买货的热情。尤其是月底两天涤丝还在涨价的时候,产销数据依然表现不错。”

  “目前来看,下游市场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善,月底产销暴涨后,近几日产销又比较平淡。”朱立航表示,尽管上海已复工复产,但目前来看,下游的开工和新订单情况依旧表现平平,没有明显的回升,仍处于历史同期低位水平,静态来看,下游市场仍然比较疲软。

  不过,在多数市场人士看来,聚酯市场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未来市场整体预期会向上。但节奏上看,还不能确定马上就会有明显恢复。

  刘思琪认为,随着人口流动增加以及“6·18”购物节的即将到来,市场需求有望出现一定的恢复。订单好转后,织造开工有望提升,产业链更加顺畅,但目前仍需关注终端订单恢复情况。

  “虽然市场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尚未全面恢复,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难以预料。上海复工复产从心态上给市场提供了积极的信号,物流等也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复产的情况还需要关注订单的表现。”庞春艳认为,毕竟马上进入高温季,上下游装置开工率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编辑:左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