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新增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成 增量政策工具谋划在即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稳增长背景下,政策安排靠前发力明显提速。按照国务院的要求,6月底前新增专项债要基本发行完毕,8月底前使用完成。随着上半年的结束,年内新增专项债的发行任务也基本完成。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统计,截至7月6日,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3.41万亿元,占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额度的99%。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地产和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出口的高景气态势也难以持续,这使得基建投资成为稳定宏观经济的首要抓手,伴随3.4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的发行完毕,后续其为基建投资的加速推进,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解决资本金难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明确今年政策靠前发力安排后,上半年,国常会也多次提出稳增长政策要应出尽出,这些政策为新增专项债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发行任务提供了政策支持。

  根据数据统计,6月30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33965.47亿元,占全年额度(3.65万亿元)的93%,占已下达目标的(3.45万亿元)的98%。比较来看,去年同期新增专项债的发行额为10143.34亿元,今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长了2.35倍。

  按照“十四五”专项规划,专项债仍将继续精准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其中“两新一重”将作为专项债重点投资方向。

  “由于这些项目的投资额基本有上百亿元规模,仅依靠地方财政力量其实并不足以支持项目启动,这也是国家加快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的一个原因。”一位地方财税人士说。

  “从目前新增专项债的投资方向和领域分配看,新增专项债规模的增加和发行进度的提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项目资本金的问题。”该人士补充。

  据悉,2019年《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在该《通知》中,专项债作项目资本金首次被提出。

  按照规定,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的领域,主要包括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在具体执行方面,需要有关部门评估项目收益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有专项收入且具备融资条件的项目,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但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认为,专项债允许作为项目资本金后,极大调动了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提供了可能性,这可以解决重大项目的资本金难题。

  增量政策发力

  对地方政府来说,专项债作资本金后可以缓解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新增专项债在上半年已基本发行完毕,假若没有增量政策出台,下半年稳增长预期的实现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伴随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叠加地方财政收入下滑,目前多地财政收入出现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后续宏观增量政策如何发力也成为中央亟须关注的问题。进入7月以后,这一问题也变得更加迫切。

  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人民银行支持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

  根据会议要求,财政和货币政策联动,中央财政按实际股权投资额予以适当贴息,贴息期限2年。

  金永祥认为,3000亿元金融债券到位后,预计可以带动3万亿元以上的项目开工,后续稳投资效果也值得期待。“这项政策将推动大量资本金不足的政府项目开工建设,使沉淀的专项债和其他政府资源得以盘活,从目前看,这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稳投资举措。”金永祥说。

  记者了解到,6月底国常会也曾提出,要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

  据悉,目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的方向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分别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中证鹏元研发部研究员吴进辉表示,随着一系列政策金融工具的落地,可以有效解决基建项目的资金缺口,弥补7月的政策空档期。不过鉴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缺口仍然存在,因此下半年还需要尽快推出更多宏观增量政策,以加快经济复苏。

  对于增量政策工具,在《国务院关于202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中,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财政部将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靠前安排、加快节奏、适时加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对于增量工具的讨论,目前学界和业界有多种声音,除了央行已经发行的金融债券,下半年重启特别国债或提高赤字率水平等手段,都是讨论较多的政策,由于刚进入7月份,后续政策如何实施,还需要结合宏观形势进行综合判断。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政策工具箱可用的举措尚充足。”上述财税人士分析。

  (编辑:孟庆伟 校对:彭玉凤)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