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2022年6月华南稻谷价格指数点评

  摘要

  叠加因素提振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新季早稻高开机率大

  6月份华南稻谷采购价格指数报179.95,同比下降2.72个百分点,降幅1.49%,环比下降4.70个百分点,降幅2.55%。6月份华南稻谷销售价格指数报172.08,同比上升6.66个点,升幅4.02%,环比上升1.67个点,升幅0.98%。

  一、采购

  6月份华南稻谷采购价格指数报179.95,同比下降2.72个百分点,降幅1.49%,环比下降4.70个百分点,降幅2.55%。本月稻谷收储量逐渐增加,南方部分产区新早稻零星上市,市场流通粮源较前期略增,品种趋多元化,价格走势略有分化。

  6月交易中心计划竞价采购总量224891.79吨,较上月增加91026.19吨,实际成交193697.04吨,增加60281.44吨,成交率86.13%,下降13.5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稻谷储备粮轮换重心逐渐转向采购,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但新季早稻上量仍偏少,价格代表性受限;大米行情维持稳中趋弱运行,因此“稻强米弱”格局依旧,且地域性和品种及质量价格差异相对突出。小麦受多空博弈影响,价格波动较为频繁,购销双方逐步回归理性,市场期现货价格均呈阶段性回落;新麦丰收基调已定,质量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相较之下,优质麦更受面粉企业青睐,价格比普麦更具抗跌性。豆油受全球大宗商品和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价格维持宽幅震荡,预计短期保持稳中偏强走势。市场粮源供应充足,替代效应进一步抑制国产玉米价格走势,叠加国内外玉米期货下跌,近期玉米价格呈稳中偏弱运行。

  6月稻谷计划采购77460吨,环比增加41064.67吨,成交51116吨,增加14720.67吨,成交率65.99%,环比大降34.01个百分点。储备粮收储粮源范围扩大,采购节奏略所加快,中晚籼稻行情有所回暖,南方局部地区早稻零星上市,品种来源增多但目前供应数量偏少,价格受地域等因素影响走势呈现分化。中晚籼稻均为粤东地区采购,底价由月中3080元/吨小幅上调至月底3120元/吨才得以底价成交6688吨,接近半年无中晚籼稻采购交易,较去年12月同地区成交价上涨了130元/吨。目前可流通粮源日趋见底,新季中晚稻距离上市仍有一段时间,供应端压力减弱,部分产区优质粮源价格底部受到支撑,重心略有上移,但大米走货不畅将制约其上涨空间。三级籼稻谷以均价3056.97元/吨成交9515吨,环比减少5377.33吨,成交率大降52.53%,折价幅度0-50元/吨,皆为广东、海南产区2022年新粮,剔除产区、交货和包装方式差异,较上月同为珠三角地区2021年产粮源成交价上涨39元/吨。三级籼稻谷(珍桂)以均价3192.81元/吨成交3475吨,大幅折价70-100元/吨,售粮积极性较高。以中山同场交易为例,珍桂稻成交价高于普稻122-200元/吨左右,且价差呈逐步收窄的趋势。中长粒早三稻供应量偏少,目前皆以粤西湛江本地粮源周边地区采购为主,以2800-2860元/吨成交6212吨,由于节约了长途运费,存在较大的成本优势,因此成交价相对略低;但鉴于该品种总体粮源较少,且据有关消息称市场剩余可流通粮源大部分掌握在贸易商手中,后期囤粮惜售心态变强,预计价格或稳中略涨。早籼稻(小粒谷)为粤西湛江地区采购,以底价2900元/吨流拍,去年该单位成交价为2925元/吨,由于当地小品种相对较多,但总体供应有限,农户挺价惜售心态偏强。早籼稻珍桂以均价3060.64元/吨成交5323吨,交易均为粤西地区折价30-70元/吨成交,较去年同期珠三角和粤北地区成交价3260-3270元/吨,低出200元/吨;江门地区则以底价3200元/吨流拍,略低于去年7月份同地区成交价3260元/吨,由于该地区粮源品质普遍相对较优,且目前本地粮源上量偏少,价格较为坚挺。综合来看,由于受地域性粮源质量和交易成本差异所致,不同地区间优质稻价差较为凸显。圆粒早籼稻以均价3018.33元/吨成交4800吨,环比减少1703吨,部分小幅折价10元/吨,为佛山地区采购,较上月汕尾成交价低119元/吨。普通早籼稻以均价3020.23元/吨成交15103吨,折价幅度40-100元/吨,粤西地区成交均价2905元/吨大幅低于珠三角地区169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前者下跌66元/吨,后者则略涨9元/吨。目前,由于新季稻谷仅零星上市,采购场次偏少,价格代表性有限,后期价格走势仍需关注集中上市时稻谷的产情。

  经相关可比性指数调整后,早籼三级稻采购成交均价为2929.14元/吨,环比下跌44.24元/吨,较2021年同期(2973.38元/吨)下跌76.56元/吨。今年上半年以来,储备粮收储偏向于粮源范围更广的三级籼稻谷,而普通早籼稻成交量同比大幅减少45%。进入第二季度,交易节奏明显加快,剔除地区、交货和包装方式差异,总体均价较一季度下跌108元/吨或3%,跌幅较大主要是因为1-3月份交易均为价格相对较高的珠三角地区,拉高了整体均价水平,4-6月粤西地区上量明显,地区优势导致其成交价略低。

  由于稻谷供应端较为充裕,补库需求较去年大致相同,总体消费需求趋弱,故今年除了1月份以外,其余月份价格总体呈阶段性回落的趋势,年度采购价格指数维持4%-5%的跌幅;上月受粳稻行情上扬影响,价格有所回暖,但供过于求的结构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当前补库的刚需仍是主流,对市场主体的吸引难以与新麦媲美,因此价格短期仍将维持窄幅波动。

  二、销售

  6月份华南稻谷销售价格指数报172.08,同比上升6.66个点,升幅4.02%,环比上升1.67个点,升幅0.98%。本月储备粮投放量大减,成交率明显回升,个别品种竞价较为激烈,籼稻销售呈回暖迹象。

  6月交易中心计划竞价销售总量300115.70吨,环比减少251853.57吨,实际成交246837.69吨,减少67802.16吨,成交率82.25%,上升25.24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本月储备粮投放量大减,稻麦减幅尤为明显,行情呈稻强麦弱的走势,品种间价格涨跌不一;成品米油销售节奏加快,大米价格行情内强外弱,豆油跟随外盘走势影响呈现高位窄幅震荡。

  6月稻谷计划销售202528.42吨,环比减少201271.35吨,成交171443.04吨,减少89990.21吨,成交率84.65%,上升19.91个百分点。稻谷市场运行整体维持平稳,局部地区和不同品种及质量差异导致稻谷成交价格呈现分化走势,早籼稻剩余粮源供应趋减和市场主体挺价惜售心态趋强提振,价格呈现回暖迹象,优质粮源受制粉企业需求提振,个别品种溢价成交较为明显,临近月底随着新粮陆续上市,质优早稻销售参拍积极性略降,普稻呈现阶段性行情;中、晚籼稻则继续维持稳中趋弱的态势。三级中晚籼稻竞价量10166.98吨,成交7686.92吨,成交率75.61%,环比上升15.90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485.63元/吨,环比上涨52元/吨,溢价幅度10-110元/吨,本月投放均为粤北地区,以连州为例,销售价格由月初2510元/吨下跌至2459元/吨,月内跌幅为2%。晚籼三级稻竞价量7885.09吨,成交量5678吨,成交率72.01%,环比下降6.13个百分点,均价2360元/吨,成交部分均属价格相对偏低的粤东汕头地区,较上月粤西地区成交价下跌209元/吨,对标来看,同比则小幅略跌20元/吨。湛江遂溪晚籼三级稻(小粒谷)以底价2700元/吨部分成交2081.74吨。早籼三级稻(小粒谷)以均价2447.16元/吨成交4047.60吨,平均溢价46元/吨。早籼三级稻(大粒谷)以均价2498.19元/吨成交1254.69吨,平均溢价100元/吨,由月初2510元/吨下跌至月中2490元/吨,走势稳中小幅回落,与该单位去年11月份成交价2378元/吨相比上涨了120元/吨或5%。由于湛江地区小品种分类较多,粮源供应有限,因此价格较普通稻谷略高。早籼稻珍桂竞价量21543.89吨,成交量16296.81吨,成交率75.64%,环比上升42.27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719.68元/吨,环比下跌83元/吨,销售底价环比大幅下调后成交率止跌回升,且均以粤西地区居多,因此整体参拍热度较上月大幅升温,但本月价格行情仍稳中走弱。其中,粤西均价2686.69元/吨,最高溢价380元/吨,至3060元/吨;以雷州地区2020年入库(广东产)粮源为例,销售底价由上月2820元/吨下调至本月2600元/吨,才得以小幅溢价成交。珠三角均价2804.48元/吨,环比下跌37元/吨,竞价积极性较粤西偏低。剔除年份、产地、交货和包装方式等因素,珠三角地区均价高于粤西地区118元/吨。三级籼稻谷竞价量12286.45吨,以溢价成交为主,成交均价2427.31元/吨。以阳江粮安为例,成交价由上月2380元/吨(广东产)上涨至本月2410元/吨(安徽产)、2650元/吨(广东产),对标同等条件来看,环比涨幅达11%。圆粒稻竞价量16127.31吨,成交量13926.79吨,成交率86.36%,环比上升27.98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580.47元/吨,环比上涨55元/吨,平均溢价156元/吨,环比扩大68元/吨,竞价较为激烈。普通早籼稻竞价量123834.24吨,环比减少134010.54吨,成交量108184.03吨,环比减少52839.31吨,成交率87.36%,环比上升24.91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425.40元/吨,环比略涨1元/吨,平均溢价35元/吨,环比扩大3元/吨。总体来看,不同地区价格走势涨跌不一,除粤北韶关地区价格小幅回落之外,其余地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当中以珠三角和粤东地区涨幅最大,前者均价高于后者达111元/吨。本月圆粒稻成交均价高于普通稻155元/吨,环比扩大70元/吨。现阶段,尽管优质稻行情有所回落,但其粮源优势较突出,受制粉企业所追捧,因此均价仍大幅高于普通稻;但由于稻谷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且终端需求疲软,将一定程度压制稻市上涨空间。

  早籼三级稻经相关可比性指数调整后,销售成交均价为2450.56元/吨,环比上涨23.77元/吨,较2021年同期(2355.74元/吨)上涨94.82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省级和地方储备粮投放量大增,成交率企稳回升,第二季度成交均价2442元/吨,实现同比由负转正,但年内价格指数仍维持次低位水平,年度涨幅不足1%,预计在新早稻大量上市前夕,早稻销售价格依旧维持弱势窄幅波动。

  经本中心数据可比性调整后,6月份购销价差为478.59元/吨,同比缩小139.05元/吨(-22.51%),环比缩小100.32元/吨(-17.33%)。现阶段,新季早稻在广东、海南局部地区零星上市,储备单位采购时间较去年略有提前,但由于目前上量仍较少,且采购均以本地粮源周边地区为主,因此采购成本略低,代表性受限。采购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利好因素提振,国家对早稻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由原定8月1日起予以适当提前,即新产早籼稻集中上市后,如市场价格符合预案启动条件,即可按程序申请启动预案。这一政策的调整更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启动最低收购价的可能性不大,收购时间提前的实际意义有限。目前,广东地区储备粮采购2022年产新季稻谷价格维持2800-3200元/吨,远高于托市收购价超300元/吨以上,且优质优价特征相对明显。二是受种植和虫害利多因素影响,临近收获时期,南方部分产区遭遇暴雨和台风侵袭,强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偏多,对早稻后期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虽预估总体影响不大,但单产或略有下降;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早稻病虫害发生重于2021年。不确定因素加剧市场主体担忧情绪,多元主体入市较为积极,加之今年农资等种植成本同比大幅提高,支撑新稻价格底部,叠加因素共同助力下,推升今年稻谷采购价格水平,高开格局基本形成。销售方面,由于今年大米行情持续疲软,稻谷拍卖延续去年底的低迷状态,最低收购价早籼稻销售更是屡次遭遇零成交,因此停拍早稻对稻谷市场影响十分有限,但减少市场可流通粮源供应为新粮让路的意图较明显。另,地方储备单位销售节奏放缓,轮换重心逐渐由销售转向采购,短期稻谷售价缺乏继续大幅下探的空间,预计将维持平稳运行。因此,早籼稻购销价差或将再次扩大。

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作者:骆小慧;农产品集购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稿酬未付和其他任何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12-65716709#8012。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