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高温短期扰动经济——华创投顾部债券日报2022-7-19

1

市场展望:高温短期扰动经济

进入7月,受中纬度高压脊加强、副热带高压运动异常等因素影响,南方多地出现异于往年的40℃高温。高温天气对经济产生影响,包括在用电量、消费和基建施工等方面。但高温天气只是短期的,产生的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更为短期化。我们在考虑最近宏观数据修复速度的时候,需要把高温的因素对短期宏观数据的影响考虑在内。

1.全国平均气温与平均高温日数均创历史记录

近期受副热带高压异常影响,重庆、贵州、浙江、江苏、及上海部分地区气温已进入40℃-42℃区间。其中江浙沪“包邮区”温度显著异常于往年同期。截止7月14日9时浙江已发布40条高温红色预警,上海徐家汇站监测的最高气温达到40.9℃达到150年内监测最高,江苏电网调度用电负荷连续24天达到1亿千瓦以上,同时江南、华南、重庆、四川等地夜温超过30℃,部分湿度较大区域体感温度均超50℃。

全国平均气温与平均高温日数均创历史记录。今年全国性的高温天气出现于6月13日,早于往年同期,并且已持续一个月。同时温度平均水平也超往年同期,截止目前全国的气候监控站中已经有76站突破了历史高温纪录,其中20站记录到超过42℃高温。

从异常天气的成因来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东亚夏季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夏季气候有重要影响,同时受气候变暖后更加普遍的拉尼娜现象影响,中纬度高压脊今年显著加强,导致6月全国出现大面积降水与洪涝灾害,汛期结束更早,7月高温天气比往年更极端。

2. 高温对发电影响

夏季用电受到居民用电增加和工业用电增加双重影响,每年6-8月用电量、发电量、用电负荷都会显著增加,2009年、2020年-2021年这一数据受到经济冲击扰动,但2011-2019年用电、发电、用电负荷同比增速季节性明显,其中2013年的异常高温对用电负荷冲击较大。2022年夏季,江苏电网调度用电负荷连续24天达到1亿千瓦时以上,高温叠加疫后复工复产,估测7-8月用电缺口将持续扩大。

尽管发电需求大幅回升,受发改委长协价格管控,坑口动力煤价格2022年以来基本维持在 790元/吨,但用电需求上升对港口煤价仍有一定影响,秦皇岛港山西产Q5500动力末煤中枢位置抬升至1245元/吨,相比6月环比增加3.3%。从港口库存来看,2022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冲击需求收缩而导致被动累库,预计随着工业生产的恢复,叠加高温天气影响,煤炭库存有所去化。

3.高温对消费影响

高温带动空调销售。空调是销售季节性波动最为明显的家电品类,在高温因素驱动下,历年空调终端零售量高峰期均集中在4-7 月份,这四个月累计终端零售量占全年终端零售量比例高达55%左右,核心原因在于消费者在夏季高温天气驱动下对空调的购置需求集中释放,而对应地,考虑到经销商在旺季前提前备货等因素空调历年出货高峰期则集中在3-6 月份,该四个月出货量占全年销量比例约45%左右。季节调整后,空调产量周期项在2013年、2017年、2018年与2020年冲新高,异常高温对空调产量季节性影响明显。

可选消费受高温影响不大。夏季居民消费意愿强烈,同时高温也客观影响了居民出行,但可选消费受季节影响不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线上消费的补充,一个证据是近年来快递业务量在夏季均会出现明显上涨。对快递业务量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和滤波之后分离出的周期项在每年7-8月出现显著上行,绝对值也随着快递业务量中枢的抬升从2010-2014年的400-1000万件提高至近年来的5000万件。

地产和汽车数据受到高温影响明显。由于购买房屋和汽车这类活动更加依赖于线下体验,高温天气影响居民出门看房和看车的意愿,从而对销售带来季节性压制。近三年,30城地产销售面积在7-8月环比平均下降140万平米,汽车销售量在7-8月平均下降23万辆,高温对地产、汽车销售的影响仅次于疫情扰动和春节效应。

4. 高温对基建影响

高温拖缓基建、房地产等建筑施工。今年7月据报道称全国多处工地出现工人患热射病的案例,重庆地区多处工地钢构温度甚至高达80℃,高温直接增加基建、地产正常开工作业难度。从微观角度,挖掘机开工时数同比与基建投资增速保持较高的相关性,7-8月每台挖掘机平均开工小时数平均下滑15-20小时,液压挖掘机销量6-7月平均环比下滑7.4%。

总的来看,高温天气会对经济形成结构性影响,包括(1)增加全社会用电需求,从而阶段性增加对上游资源品的需求。(2)带动空调销售,而对于汽车、地产等需要线下体验才能做出购买决策的商品销售形成一定压制。(3)增加了建筑工地施工的难度。高温天气给本在修复初期的经济增加了一些干扰,但毕竟影响偏短期,我们在考虑最近宏观数据修复速度的时候,需要把高温对短期宏观数据的影响考虑在内,不能对经济的长期趋势产生过于悲观的预期。

2

周二策略回顾

通胀交易卷土重来:华创投顾部债市早盘策略(2022-7-19)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周一美股高开低走,盘中苹果公司宣布计划在2023年减缓部分团队的招聘和支出,导致股票下跌,最终三大股指集体收跌,道指跌0.69%,标普跌0.84%,纳指跌0.81%,医药、消费类电子板块跌幅居前。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油价反弹超过5%,基本金属也大幅反弹。10年美债利率上行至2.99%,美元指数下跌。

海外市场,媒体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至少已经向三家欧洲主要客户致函,宣布由于遇到无法控制的“特殊”情况,公司无法履行供应气的义务,该不可抗力条款自6月14日起生效,并未透露截止期。这封信涉及通过北溪1号管道向德国供应天然气,市场担心这是俄罗斯为断气行动做准备。欧盟预计最糟糕的情况下,俄罗斯停供天然气将导致欧盟GDP下降1.5%。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19日开始对伊朗德黑兰进行工作访问。

国内方面,据媒体报道,大连万达集团将接手合肥烂尾项目万泓中心,该项目原计划2018年6月交房。关注最近陆续出现的烂尾楼事件的动态变化,地产信用风险化解和债务处置和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回升将是下半年的主线。

今日关注:

(1)海外市场方面,由于拜登出访中东并没有带来原油的增产,周一原油价格大幅反弹,并带动其他的大宗商品反弹。6月以来,市场担心美国经济的衰退,导致原油等大宗商品大幅下行。如果中东不能增产,那么原油的短缺依然客观存在,叠加此前已经大幅下跌,后期可能存在明显反弹的空间,如此一来,通胀交易则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线。此外还需要关注7月22日,俄罗斯是否恢复通过北溪-1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如果不能恢复,或加大全球通胀交易的程度。当然,这对欧洲不仅仅意味着通胀,更意味着衰退的压力增加。

(2)资金面的问题。昨日央行OMO多投放90亿,是因为7月份是缴税大月。但这90亿,并不能对冲7月份高达4-5000亿的缴税规模,因此最近需要关注资金面的边际变化。此外,为什么资金面一直如此宽松,一方面是此前央行上缴留存利润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另外一方面则是实体经济低迷带来的资金淤积在银行间市场。对于后者,伴随着更多的财政资金通过基建刺激,并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意味着实体经济吸纳的资金会逐步增加,进而改变资金过度淤积银行间市场的情况。

综合而言,在短期内债券市场积极交易的同时,我们也提示需要关注潜在的风险。

央行精准投放背后的含义:华创投顾部债市午盘策略(2022-7-19)

【华创投顾部市场跟踪】周二早盘利率先下后反弹,波动幅度在1bp类。早盘央行OMO操作回归70亿。我们认为,央行OMO操作的每一次变化都值得关注。30-120亿,应对的是缴税带来的流动性收缩的缺口,虽然投放量和缴税4-5000亿相比,明显不在一个数量级,但代表了央行的态度;而今年120-70亿,则体现出当缴税期度过后,央行也不希望多投放一分钱。本质上,央行如此纠结多这么几十亿,少几十亿的背后,体现的还是央行希望精准投放,不过度释放流动性的意图。

市场方面,周一的回购成交量,隔夜回购成交量均创历史新高。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大量的资金堆积在短端?我们认为:

(1)市场认为央行会维持较长时间的流动性宽松,所以借隔夜去放杠杆的操作非常盛行。

(2)一部分机构担心长期利率的调整风险,所以出于谨慎的考虑,部分资金缩短久期,资金堆积在短端。部分机构认为长端和短期利差已经很高,所以长端债券更有价值的观点,恰恰在市场的主动选择面前,还是值得商榷的。

消息方面,媒体报道,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总的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是保障汽车产业平稳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规模,促进汽车消费,为稳定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主要是几方面:一是持续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另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加强行业监测,做好汽车芯片、上游原材料的保供稳价工作。做好保供稳价,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我们认为,汽车是本轮经济复苏的抓手之一,只要政策刺激还在延续,数据就能持续改善。

午后关注,股市的表现和资金面的细微变化。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