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绿债规模大增 长期稳定收益特征初现

  转自: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蒋牧云张荣旺上海北京报道

  绿色债券规模正在快速增长中,近日中证协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度,绿色公司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合计金额906.17亿元;对比上一年同期的671.53亿元增长明显。

  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绿色债券的标准统一以及政策激励共同推动了绿色债券的规模实现超常规增长。一方面,绿色债券可以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对于投资端而言,可以在获取相对稳定收益的同时践行社会责任。

  不过在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环节中,关于资金使用过程中和项目建设完成运营后的实际环境效益并没有披露,大部分也没有跟踪监测,因此绿色债券所产生的实际环境效益尚不明确,导致了绿色项目的判别难度增加。

  多因素助推规模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共44家证券公司作为绿色公司债券主承销商或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人,承销(或管理)74只债券(或产品),合计金额为906.17亿元;2021年上半年,共37家证券公司作为绿色公司债券主承销商或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人共承销发行43只产品,合计金额为671.53亿元。

  可以看出,不论是参与主体还是绿色债券的规模,都在快速增加。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标准的同一。兴业研究首席绿色金融分析师钱立华向记者表示。2021年4月,新版绿色债券标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发布,实现了我国各类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结束了原来不同绿色债券标准共存的情况。同时,新版绿色债券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进行投资,以及提升中国在绿色债券标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重庆理工大学发规处研究室主任、民建重庆市巴南区调研委委员王文涛也告诉记者,近期《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了“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需100%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活动等相关的绿色项目”,已经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有效衔接(在此之前,我国的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只需50%~70%用于绿色相关项目,国际标准是95%~100%),打消了境外投资者对我国绿色债券的投资顾虑。

  与普通债券对比,绿色债券为发行端带来哪些益处?钱立华认为,从发行端来看,对于发行人的优势体现在部分地方出台的贴息、补贴等激励政策,以及效率较高,比如,上交所设立绿色公司债券申报受理及审核绿色通道,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中也明确规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施行绿色通道,专人全程跟踪注册评议,提高注册效率。同时,相较于可比的普通债券,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较低,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即有一定的绿色溢价。

  除了发行效率与成本之外,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还告诉记者,绿色债券发行期限一般比普通债券更长一些,一般为5年、7年以上,甚至还有10年、20年以及永续债,发行规模也较大。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