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中金|可转债:由赎回谈估值的意义和可预测性

  由赎回谈估值的意义和可预测性

  周三(8月17日)晚间,金博转债公告执行赎回,周四(8月18日)开盘,转债在正股几乎未动的情况下,下跌12%。从我们和投资者交流情况看,当日也似乎是转债投资者近期担心最为集中的一天——当天转债的平均溢价率出现了较明显压缩,过去2个月以来,似乎这种现象还相对少见。

  图表:金博转债60分钟K线图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实际上,就“这一刻”而言,并无太多特殊或者值得解读之处,市场有此反应无非是:

  1、作为发行规模不大的科创转债品种,其赎回让一些投资者略显意外——尽管没有任何大样本数据支持,转债在计息年度的第二年,有五成以上的概率不选择赎回。实事求是地讲,历史上这样的“时刻”并未造成过持续性的影响——例如2020年5月的泰晶转债,从364元突然跌至最低123元,但彼时已经接近转债估值调整的尾声。

  图表:泰晶转债K线图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2、实际更关键的是,当下估值本就已经近似回到了年初的历史高位。投资者本就心态不稳,或者说“稳”要建立在很多假设之上——进而会对某些并不意外的常规事件(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认为一个转债赎回是常规之外)显得更为敏感。

  那么,这会成为行情的转折点吗?或者说,几乎回到年初高点的估值水平,会带着转债走向类似的结局吗?我们需要更详细的一些分析:首先,类似周四(8月18日)出现的市场变动,符合投资者直观感受上的“显著”。但正如“直观”在转债市场的其他领域一样,并不有效。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转折点——尤其是自高而低的——都是来自于基础市场(股或债)过热后的高位反转。类似我们看到的2020年5月,是在股市3月末见顶后、债券又在4月末高位逆转带来的。

  图表:2020年百元溢价率与股债的对比(右轴为百元溢价率/%)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左轴均为指数,右轴为百元溢价率,单位为%

  实际上,更加实际的问题是,转债的估值可预测吗?这里我们需要明确,预测有一定意义,但“解释”则不一样——过去之所以有投资者能通过看似严谨的分析,得到“转债估值来到新常态”这类导致后来一定损失的错误结论,是因为诸如“有资金涌入,所以转债估值高”等论断,只是对现状的解释。这样的分析也仅仅足以解释当下,却像所有过拟合的模型一样,对外推没有帮助。

  显然,就预测变化的方向而言,至少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指标,粗略来看:1、债券市场的表现长、中、短期表现;2、股市的表现;3、转债估值过去某个时间跨度内的表现。经过测算我们可以保留其中一部分,下图的纵轴均为未来一个月,转债平均隐含波动率的变化值,而横轴分别为:

  1)左上:转债隐含波动率过去1个月变化值;

  2)右上:债券净价(T合约)过去233交易日涨幅——代理债市长期表现;

  3)左下:债券净价(T合约)过去21交易日涨幅——代理债市短期表现;

  4)右下:万得全A55日涨幅——代理股市中期表现。

  图表:债市、股市表现对转债隐含波动率的预测能力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有意思的是:

  1) 估值似乎有动量效应?统计上是存在的,即过去21日变动对未来21日变动,有正向的预测意义——这也是为何在去年及今年年初,我们并不希望投资者讨论太多“估值中枢”问题,因为它并不存在,估值是趋势型的指标。

  2)这几个指标看起来存在一定的非线性。例如债市长期表现与估值的关系,就很明显在图形上出现了弯折——直观上容易解释,因为只有较大的变化才会传导到转债市场上来。就预测模型而言,解决起来也很简单,嵌套一层少量神经元的网络足以解决。

  图表:机器学习模型预估估值与实际估值对比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上图横轴为结合这些因子,利用一个简易的学习模型(单隐含层、3个神经元、中间经过tanh函数传导)预测的估值变化,纵轴为实际的估值变化——但此处我们不想再展开模型细节,更希望投资者注意到,在如下股、债表现的情况下,就像年初我们无法认同“新常态”一样,现在我们也无法得出短期(1个月)内估值将出现显著调整的结论。

  图表:当前股、债表现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但是,一个无误的事实是,当下估值几乎回到了年初的位置,那么现在和当时有何区别?关键在于讨论时间的长短。在《被遗忘的Theta》中,我们带投资者回顾了估值真正起作用的机制,即高估值下,通过拉高转债的时间成本(大theta)、降低转债的凸性优势(小Gamma)来降低每一只个券的盈亏比。从而在一个中长期压缩市场的容错率,极端情况下几乎导致盈利的可能性很小。

  但这里要注意,theta和gamma发挥力量需要在时间上进行积分(微积分意义下的积分),因此观察的时间越长,估值的作用就越大越稳定。简而言之,就中长期而言(半年以上维度),我们的结论与当时没有区别,高估值长期看仍会给投资者造成较大的负担和代价,这个维度下取胜难度很高——开篇金博的表现我们不认为有信号意义,但也象征着,一个在150元仍有较高溢价率的品种是怎样“脆弱”。但短期而言,我们暂未看到市场出现更具参考性的交易性过热,以及股市趋势与完结之间尚存距离,这些都表示在这个维度下(月度),行情尚未结束。从我们常用的下图来看,如果本次因为个券调整,而制止市场走向触发这一警告信号的行为,反而对当下的行情有帮助。

  图表:短期度量转债过热的指标:滞后品种累计表现(单位:%)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针对性的策略方面,一个思路是既然估值已然很高,作为投资者我们亦可极尽所能地选择被相对低估的品种。

  图表:机器定价近期差异较大的个券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小结:

  1. 估值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可预测性;

  2. 估值存在趋势性,而非对某个中枢做均值回复;

  3. 估值水平在长期的决定力强,而短期我们需要关注其变动以及股市机会,以及更为适用的交易性过热信号(例如情绪指标,以及滞后品种表现等)。因此就长期而言,当下市场估值水平与年初无异,我们的结论也并无太大差别,而短期内尚有可为。

  4. 择券上,前周介绍的定价方法可以提供参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