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8月玉米价格筑底 9月关注新季情况

8月,国内玉米价格先抑后扬,中上旬价格继续大幅下跌,下旬价格开始触底反弹,截至月末,全国现货均价在2790元/吨附近徘徊,全月下跌约35元/吨。价格回落直接诱因是华北地区气温持续偏高,囤货主体库存存放难度增加,同时新季玉米开始少量上市,基层甩货增加,其核心依然是需求端持续不振导致企业采购并不积极,阶段性供大于求。不过随着干旱发展,市场开始对新季情况产生担忧,结合月底陈玉米出库逐步完成,玉米价格再次企稳回升。而9月份的核心是新季玉米情况,目前天气情况仍存不确定性。

天气炒作再起 现货触底反弹

8月,全球多数产粮区遭受了干旱,国际机构均调低了新季全球玉米产量,美国农业部发布8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22/2023年度美国玉米产量为143.59亿蒲,低于7月份预测的145.05亿蒲,同比减少5%。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将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期下调了1000万吨,至11.79亿吨,比2021/2022年度的12.19亿吨降低了3.3%。受此影响,美国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近一个月上涨超过8%,12月船期进口美玉米配额内到港完税价格再次回到3000元/吨以上水平,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内玉米价格。

国内方面,南方地区也遭受伏旱影响,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好在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在华北和东北,东北地区并未受到干旱影响,华北南部地区受到一定影响但程度相对有限,因此目前来看新年度整体玉米供应量有保障。不过国内市场上对新季供应不利的炒作再次开启,8月玉米现货价格止跌回升,山东市场甚至出现半月时间大跌100元/吨后又大涨100元/吨的情况。具体价格方面,黑龙江和吉林地区深加工企业主流收购价格集中在2600~2700元/吨,整体保持稳定;华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报2750~2880元/吨,部分企业价格同比下调20元/吨;北方港口价格稳定,收购价在2690~2700元/吨附近,较上月微跌10元/吨;广东港口二等散玉米主流价2850~2870元/吨,较上月上涨110元/吨左右。

生猪养殖利润维持高位

上半年玉米价格持续走弱的核心因素是饲料需求下降所致,2022年1~7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6111万吨,同比下降4.7%。其中,猪、蛋禽、肉禽饲料产量同比分别下降7.4%、4.7%、7.1%。而随着养殖利润回升,饲料生产正在回升之中,7月份饲料生产量环比普遍出现上涨,2022年7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458万吨,环比增长5.4%,同比下降6.8%。从品种看,猪饲料产量环比增长4.0%,蛋禽饲料产量环比下降1.1%,肉禽饲料产量环比增长6.0%,水产饲料产量环比增长16.6%,反刍动物饲料产量环比下降0.3%,可见玉米使用量较多的生猪和肉禽饲料产量均开始回升,有助于远期玉米价格反弹。

生猪养殖规模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3个月增长,7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98.1万头,环比增0.5%,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8%,处于正常区间。猪价方面,8月份生猪及猪肉价格继续高位震荡,截至最近一周,全国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报22.18元/公斤,较上月上涨6.33%;猪肉价格报29.39元/公斤,较上月上涨0.79%;仔猪价格报49.36元/公斤,上涨1.65%。目前自繁自养理论盈利已经超过500元/头以上,外购仔猪盈利更是接近700元/头。从生猪养殖盈利情况看,结合能繁母猪及仔猪存栏量情况判断,至春节前生猪养殖规模大概率上涨,支撑新季玉米需求。

深加工开机率季节性走高

8月份,随着下半年深加工产品消费旺季即将来临,检修停产的企业陆续复产,深加工企业开机率开始季节性回升,目前回升至47.35%,与去年持平。并且随着玉米价格下跌,企业加工理论盈利亏损情况有所减轻,后续开机率有望继续回升,支撑玉米需求。

价格方面,截至8月29日,淀粉全国均价报3157元/吨,较上月下跌近130元/吨;酒精均价报6814元/吨,较上月下跌200元/吨;DDGS报2773元/吨,较上月上涨73元/吨;蛋白粉报6040元/吨,较上月上涨60元/吨。随着消费旺季来临,深加工开机率大概率继续回升,对玉米需求仍会较为刚性,支撑玉米价格。

期货价格震荡回升

8月份,玉米主力2301合约继续震荡回升,月中最高回升至2770元/吨,至26日收于2759元/吨,单月上涨41元/吨,涨幅1.51%。

在经历了3个月的下跌之后,玉米期货价格终于迎来回升,首先是全球玉米主产区干旱,导致外盘玉米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拉动国内市场,同时国内华北玉米主产区也面临一定的旱情,辽宁和吉林部分地区降雨较多已经导致减产,国内新季生产仍存不确定性,市场天气炒作热情较高,因此期货价格出现回升。但目前基层货源仍然充足,且天气不利对整体的影响仍不确定,因此如果后期天气适宜,新粮上市之后期货价格仍有下跌可能。

综合来看,随着饲料消费量的逐步回升、国际旱情导致进口价格再次倒挂、陈水稻性价比不足失去替代意义,国内新季玉米价格反弹有望。未来核心因素就是新季生产情况,玉米大量上市仍有一个月时间,虽然当前存在一定的减产预期,但天气情况仍在发展之中,不确定性仍存,切忌盲目跟风炒作。同时疫情影响仍不可忽视,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对消费恢复形成拖累,影响玉米需求。因为我们对新季情况持谨慎乐观态度,9月份需持续关注天气情况。

来源:粮油市场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