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黄金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风险管理

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场,原本停留于纸面的极端风险情境成为现实。价格异常波动和流动性枯竭考验着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对金融基础设施安全和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强化市场管理方面的实践可以给业者提供一些启示。

任何风险隐患都有可能损害市场参与者的利益,甚至动摇市场的根本。因此,更需要持续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枢纽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发挥着巨大的辐射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部署,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作为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枢纽之一,金融基础设施的风险管理尤为关键。任何风险隐患都有可能损害市场参与者的利益,甚至动摇市场的根本。因此,更需要持续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下简称“上金所”)作为中国黄金市场兼具交易与中央对手清算职能的金融基础设施,成立之初便以央行部署为指引进行高标准规划,始终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调控大局为己任。在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安全韧性的市场基础的同时,构建起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中央对手风险管理机制,经受了疫情带来的重大考验,凸显了中央对手清算机制对于金融基础设施提升效率、增强韧性的重要作用。

上金所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概况

2002年10月30日,上金所以实现中国黄金生产、消费、流通体制的市场化为初心使命,于黄浦江畔正式运行。运行伊始,上金所即确立了“集中清算”原则,所有在交易系统中达成的交易均通过上金所进行统一的净额清算,会员无需考虑交易对手风险,而是共同遵守上金所规则,由上金所集中管理对手方风险。历时多年开拓进取,上金所积极对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等国际标准,形成了全面、规范的中央对手清算机制。2020年1月20日,上金所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复的“合格中央对手”资格,市场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2002年至今,上金所清算业务量从2002年的36.3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7431.3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7.69%。2020年1-11月,清算业务量达40677.08亿元,同比增长20.68%。上金所通过中央对手清算机制管理的风险规模不断扩大,在维护市场稳定和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极端情境下中央对手清算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黑天鹅”事件加剧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局部金融风险加速积累,也给金融基础设施中央对手清算业务的安全运行带来严峻考验。

(一)运行风险

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行风险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信息系统运行风险,另一类是业务运营风险。前者主要指信息系统运行问题,包括信息系统运行不稳定、系统容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重大业务上线及信息系统升级的影响等给中央对手清算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后者主要指在业务运营层面的不确定性,包括制度流程不健全、人员操作失误、公用事业服务的中断等带来的风险。

极端情境下,金融基础设施还应重点考虑如何维持运行韧性,确保所提供的关键服务始终到位、系统运行顺畅无误,如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可能带来的业务峰值是否会超出信息系统承载能力,金融基础设施处理极端情境时的市场行为是否有足够的可预测性和连续性等。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通常与中央对手流动性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与轧差程度、保证金制度、结算流程,以及违约瀑布和违约处置程序有关。

潜在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一是按会员的要求退还多余结算准备金,以及会员为促进结算效率申请用非现金担保物替代现金交易保证金;二是会员违约导致短期流动性不足,在此情况下,金融基础设施需履行违约会员的结算义务;三是市场大幅波动时,保证金的顺周期增长对市场流动性的抽离。

(三)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主要来源于会员在结算时或之后无法履行结算义务的风险。一方面,违约风险取决于会员准入制度谨慎性与竞争性的权衡,既要考虑会员的优质程度,又要避免集中度风险,不能过于追求少而精且类型单一的会员体系;另一方面,取决于会员违约时的持仓重置成本是否会超出交易保证金规模。同时,疫情期间的极端波动可能使违约会员敞口的存在期间延长,导致其持仓的市场价值出现更为不利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风险均是关联性很强的风险类别,在极端风险情境下不仅更易辐射市场参与者,而且会使金融市场暴露于更大的、迅速积累的系统性风险下。此外,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化趋势和会员的同质化趋势都可能增加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

上金所强化风险管理的有关实践

面对疫情冲击,上金所中央对手清算业务在极端风险情境下运行良好,没有出现风险事件。这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我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在金融领域的提前布局,缓释了风险,增强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二是疫情发生之后,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灵活适度,对实体经济给予了精准支持,稳定了经济金融和市场情绪。三是作为中央对手,上金所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同时,针对疫情期间不同类别的风险,做到分类施策,让风险防控措施始终跑在风险前面。

(一)实施业务连续性计划,应对运行风险

上金所建立了多层次运行风险管理框架,在组织体系设置、制度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运行风险,在日常业务运行过程中采取恰当有效措施对运行风险进行识别和监测,在应对极端情境时严格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确保中央对手清算业务不间断、向市场参与者提供服务不停歇,不断巩固市场稳健运行基础。

为保持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减少隔夜持仓风险、切实服务实体企业,上金所成立了市场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和清算违约风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业务经营各项工作,畅通安全保障响应机制,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唯一夜市金融服务不间断的交易所市场。

(二)加强保证金管理,防范流动性风险

第一,加入大额支付系统,把好流动性安全闸门。2020年1月10日,上金所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以直接参与者直连方式正式加入大额支付系统,成为首家加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的交易所。使用央行支付服务和账户服务,可以使上金所在极端风险情境下依然有能力快速向市场投放现金交易保证金,随时将存放的流动性资源尽快取出用于金融市场中,有效防止流动性陷阱或流动性枯竭。

第二,加强保证金管理,强化资金存管功能。一是落实严格审慎的保证金制度和保证金账户管理,通过逐日盯市、逆周期保证金追加、实时监测账户余额、批量对账、资金调拨等一系列措施,监测和管理流动性风险。二是持续强化存管银行季度和年度考核管理,深化业务培训和调研,优化存管银行服务质量,细化资金调拨流程,有效提高存管银行出入金效率和即时转账效率。三是进一步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在常规压力情境基础上,构建双维度流动性风险压力情境,既考虑各种流动性压力测试情境下的所有潜在风险因素,又充分考虑会员与存管银行在上金所市场扮演的多重角色。

(三)强化清结算功能,降低违约风险

一是在清算系统自主开发实时预清算功能,完善对交易保证金、盈亏以及交割履约情况的实时判断,以提前判断市场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降低正式清算时出现违约的概率。二是组织包含实物处置的全流程违约演练,规范会员违约处置流程,细化风险准备资源使用程序,以保护金融基础设施和其他未违约会员,降低系统性风险。三是制定业务峰值与行情剧烈波动等极端情形下的清算调整方案,降低重复清算概率。四是编写会员履约操作须知,梳理不同场景履约要点,帮助会员避免因操作失误发生违约,切实增强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金融基础设施风险管理的若干启示

一是立足长远谋划,重在预防。金融基础设施风险管理的特殊挑战在于,其天然就是系统性风险传播的关键节点。一个参与者的流动性问题或信用问题,可能对其他系统或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风险在整个市场迅速蔓延;金融基础设施的失效更可能引发严重的系统性危机。历史上数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皆与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不完备有关。因此,我们需要始终对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应在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前移防控关口,注重对风险源的识别、排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消灭风险于萌芽状态。

二是中央对手清算机制是有效的风险“减震器”。作为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抓手,金融基础设施肩负的风险管理使命不仅包含对风险的规避,也强调对风险的承担、分散、转移和吸收。上金所中央对手清算机制依托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重点管控的风险管理体系展现了强大的韧性,既在市场微观治理层面承担着完善内部治理和交易后核心风控职责,也在极端风险情境下发挥着维持连续服务能力、保证合约履行的重要作用。

三是以融通资源和分担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基础设施是维系交易清算结算、承载保障金融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重要功能性组织。风险管理为金融基础设施构建起标准和边界。只有遵循风险管理标准,严守风险底线,金融基础设施方有能力发挥市场引领作用,持续扩大市场服务覆盖范围,努力降低实体企业和广大市场参与者的参与成本,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