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期货》:回头看看来时路——世界期货市场发展史(九)

改革开放后我国期货市场的恢复与整顿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是打破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由于市场调节作用的灵魂是价格,随着价格改革的深入,期货交易方式又被专家学者重新提起。1988年3 月,七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探索期货交易”,期货交易被提上议事日程。

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开业,迈出了新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1992年1月18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正式开业;同年5月28日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1992年9月,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期货公司,主要代理境外期货。同年12月,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大型期货经纪公司。到1993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居然开出了50多家期货交易所及近千家期货经纪机构。真是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热火朝天的一幕,70年前似曾相识!

恶果如影随形而来,负面新闻接连不断。交易所各行其是,甚至与大户互相勾结,偏向一方,中途修改规则,三公原则只是纸面和口头上的东西;一些期货经纪机构在交易所和客户之间上下其手,什么吃点、对倒、挪用客户保证金已成潜规则,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笑话;投资者与经纪机构之间的纠纷及相关诉讼不断,既有经纪机构坑害投资者的,也有一些交易者利用规则漏洞恶意敲诈经纪机构的;交易者中的一些超级大户在交易中联手操纵,恶意对赌,期货价格翻云覆雨,时不时闹出震惊市场的风险事故。

初起的期货市场呈现出种种的混乱与不堪,归根结底源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监管无法到位。要知道,计划经济体制时,不需要期货市场,自然没有期货法规,也不需要设置监管机构。当期货市场在改革大潮中一涌而起时,法规及监管建设自然跟不上实际需求。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宣告成立,国务院证券委是国家对证券市场进行统一宏观管理的主管机构,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证券委的监管执行机构。1993年11月,国务院决定将期货市场的试点工作交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具体执行。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针对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状况下发了《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开始了第一次清理整顿行动。在这一次清理整顿行动中,最终有15家交易所被确定为试点交易所,一些交易品种也因种种原因被停止交易。

1998年8月1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开始了第二次清理整顿行动。在这次清理整顿中,15家交易所被压缩合并为3家(上海、郑州、大连三地各一家),交易品种也大大减少。

期货市场的两次整顿导致交易量一路低迷,2000年,期货全年成交量与成交金额分别为0.546亿张和1.6082万亿元,而在前期高峰时刻的1995年分别为6.361亿张和10.0565万亿元。两相比较,2000年差不多只有1995年的十分之一。

两次整顿的积极作用是止住了我国期货市场无序发展的混乱局面,同时在法规建设及监管制度建设上取得成效,为期货市场的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