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东海期货公司,期货的风险性和利弊各是什么?

期货的风复险性和利弊各是制什么?期货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方面的风险、市场交易主体方面的风险、市场监管方面的风险。期货交易所特有的保证金制度、对冲机制、双向交易机制、每日结算制度等,使其能够成为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与此同时,期货交易作为一种独特的交易方式,在其自身运行过程中也蕴含了很大的风险。与其他市场的风险相比,期货市场的风险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东海期货公司

较大复的期货公司如老牌的中国制国际期货,东北的渤海期货、天琪期货,西南的贝特期货、华西期货,东南的南华期货,另外银河证券控股的银河期货等,都较有实力,但似乎无银行背景。银行一般也没有期货理财产品。

我们常说的期货,其实是期货合约,也就是对标准商品格式合同的交易,一般不是为了买卖商品,而仅对合约买卖,即做多或做空,博取差价;亦可持有合约,待合约到期交割货物。

比如豆粕1105合约,到期日为2011年5月,如果现价为3000元,有人会认为低,则买入,到一定价位卖出了结;有人会认为高,则卖出,嗣后买入了结。

需要注意的是期货的高盈利与高风险来自于5倍或十倍的放大效果,如豆粕1105合约,一手十吨,价值3万元,但你只需付10%左右的保证金,也就是三千元左右即可操作,若看对方向,涨跌十元,你可获利100元;相反,你将亏损100元。

东海期货公司

在伦敦交易的原油是Brent Crude,主要是北海开采的原油,在纽约交易的是West Texas (WTI),主要是美国西部开采的原油。从二者的质量上看差不多,WTI比Brent Crude含硫量还少(0.24%对0.37%), WTI比Brent Crude价格应该稍高一点。历史上,二者的价格之差在每桶3美元。决定二者价格差的主要因素是两种原油的供给和需求,以及相应的炼油能力。从2010年秋天以来,二者的价格之差逐步扩大,今年2月价格差超过16美元,8月超过23美元。最主要原因是北海油田开采后储量逐步下降,而美国在Cushing, Oklahoma的炼油厂已达满负荷,没有多余的炼油能力,造成美国创纪录的原油储备,压低了WTI原油价格。而多余的美国原油却不能容易地运送到欧洲。此外,中东的战乱使得当地的原油生产受到影响,减少了供给。

东海期货公司

股票和期货、黄金现在不错,上涨了4天了,基金不怎么看好呀。希望你能把握热点呵呵 差不多吧 一、“期货投资分析”科目为期货从业人员申请“期货投资咨询资格”的专内业考试。考试依照《容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管理规则(试行)》组织实施。

二、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年满18周岁;

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已取得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合格证;

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

5.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合约当中规定了乘数的大小、交易时间、合约的月份、最后交易日、涨跌停板幅度、结算价版和交割结算价的计权算方法等内容。交易者要报出合约的价格指数点,买入或者卖出股指期货合约,承认合约规定的内容,承担交易股指期货的义务,履行合约的规定。 基本上来讲每个行业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所以当油价涨每个行业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转嫁给了消费者,物价也就自然涨了这样CPI自然也就涨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资的涨跌,所以当民生物资涨了然后大家手里的闲钱就少了,也因为物价涨大家对其他东西的需求也会降低,所以最后一句话就是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让经济萧条^_^2004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一5月份,原油生产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进口4976.0l万吨,同比增长37.6%;原油出口255.5万吨,同比下降31.9%;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1868.3万吨,同比增长1-5.7%;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1.9%,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6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布伦特现货?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纽约原油期货最高达到42.33美元/桶,创下纽约商品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21年以来的最高价格。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我国原油需求增加,进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当前国际石油需求变化的总体判断?一?短期内国际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但对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需高度关注短期内,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不会出现石油供应大面积短缺的局面。据2002年统计,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427亿吨,探明储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量为35.2亿吨,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家年产量为35.9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但是,对我国石油需求增加和进口石油快速增长应该给予高度关注。1995年我国石油消费1.5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2.4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贸易量为20亿吨,我国原油进口0.9亿吨,占世界的4.5%,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34%。我国石油消耗在逐年递增的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亿吨,石油需求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却达不到0.1%。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策略,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二?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价位当前驱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发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预测报告显示,世界石油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长1.8%以后,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过2%。国际能源机构?1EA?曾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100万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调高到165万桶/日,达7990万桶/日。其次是OPEC继续采取限产保价政策。特别是美元汇率走低,为减少损失,会继续提高油价。尽管6月初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分别于7月和8月增加200万桶和50万桶的原油产量,但实际增量有限,因为此前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实际已大量超产。随着美元汇率的继续疲软,欧佩克国家提高油价的决心将更加坚定。第三是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资源。专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迄今为止,人类每天用油约8000万桶,1年约300亿桶。现在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预计还有未探明的、开采困难大、成本高的石油储量1万亿桶。未来开采新的石油资源将更加困难。第四是石油投机推动油价上涨。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油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投机造成的。美元汇率对国际主要货币走低,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上的投机,使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的黑手。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均为套利者。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海湾地区和一些产油国国内局势动荡,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国际主要产油国政局至今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接连在世界各地发生,使主要产油国原油生产面临随时受阻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专家分析,从总体和长期来看,油价下降将是短暂的,走高攀升是长期趋势。从近期来看,被扭曲的石油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间将十分有限,预计将在每桶28~33美元之间上下波动。二、全球石油供应变化基本情况分析一是世界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许多机会。综合各权威机构的分析预测,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1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119亿吨,占世界的78.2%,储采比高达82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资源国的前六位。这6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的70.2%。二是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加剧。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费中心在移动,亚洲消费量剧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28亿吨,2002年增至35亿吨,20年间增长了7亿吨,年均增长1.5%。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2002年石油消费量为29.82亿吨,占世界消费量的84.6%。独联体各国经济出现滑坡,石油消费量剧降,从1990年的4.2亿吨,降至2000年的1.73亿吨,下降60%。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增长了4.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1992年以来,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已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与北美、欧洲一起呈现三足鼎立之势。2002年前七大石油消费国中有四个国家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排第二,日本排第三,韩国排第六,印度排第七。三是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处于石油生产的上升期,而且相对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尤其是俄罗斯期望通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武器,保持大国的地位,里海地区是前苏联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俄罗斯也会加快该地区开发和能源的合作。可以预测,中东北非地区仍然是石油主要供应地区;中亚里海、西非地区石油供应将处于上升时期,作为非欧佩克的俄罗斯在石油市场将举足轻重;中南美石油供应国的地位将下降。四是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欧佩克的预测根据其油价目标并按2000年美元价值,预测油价在2010年前将保持25美元/桶的水平,之后逐渐升至30美元/桶。三、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大,因为石油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单位油耗高,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洗礼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抗油价上涨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能耗传统工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下降,单位GDP油耗大幅减少,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大幅提高。而不发达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高效优质的石油依存度较高,且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在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受冲击的程度大于不发达国家。但在2000年世界油价涨到将近40美元/桶的高价时,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程度却明显减小。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深受其害:债务危机、政府危机、社会危机、动乱等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加速加深这些问题的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世界一些权威机构估算,油价上涨10美元/桶,并在这个价位上保持一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3倍。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介乎自给自足型国家与消费国之间。由于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只占国内石油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可划为基本自给自足型国家。油价的变化对类似我国?既是石油生产国,又有一定量的石油进口?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可用下图粗略的表示。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出口和投资看,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相反,如果油价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低,将使其石油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影响国民经济?,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长率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长率0.7个百分点,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8万亿人民币计算,相当于损失6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涨价10美元/桶,亚洲经济增长速度下降0.8%。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是我国外贸逆差主要因素。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从交通运输来看,石油价格越高,成品油价格上升,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价格走高。总之,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但在当前影响不是很大。若对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影响会越来越大。 期货价格是对未来商品的预期价格,它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商品现在的版价值,叫做现货价格权,另一部分就是购买商品的买卖权的价值,可以理解为融资成本。正因为现货价值,所以期货价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偏离很多;期货价格的特点主要取决于后一部分,也就是融资成本,它和时间、商品种类等有关,一般期货价格越接近合约时间其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越接近,时间离得越远价格波动越剧烈,所以期货价格波动频繁(特点一)。期货价格一般是在正规市场交易中形成的,遵循一定的规则,每次形成的价格都是所有人可见的,正因为这样形成的价格就又有另一个特点--公开性。期货价格作为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本身还有预期性的特点。 要是你实际操盘的话,把握期货价格的波动规律还是找个老师教教,或者多看点书,做做模拟交易,时间长了就能形成自己的交易思路了

东海期货公司

文旅部进一步给行业松绑 机构:关注优质赛道龙头个股丨明日主题前瞻

①文旅部进一步给行业松绑 机构:关注优质赛道龙头个股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最新通知,有序推进秋冬季旅游景区开放管理,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各地要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推动全国5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4A级旅游景区严格落实分时预约制度,切实提升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水平。

国联证券认为,在旅游复苏态势下,免税店扩张之路正在持续,促新型消费发展的利好政策的频出推动了消费市场全面回暖。国内及周边游有望率先恢复。在接下来中秋国庆黄金周的驱动下,被压制的旅游需求有望迎来报复性反弹,旅游、酒店、景区行业龙头企业将受益。

相关个股:中国中免、锦江酒店、宋城演艺

②全球44%临床三期疫苗来自中国,机构持续看好疫苗板块高景气

在9月18日举行的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钟南山表示,中国与全球40多个国家开展新冠肺炎疫苗合作,已获批在巴西、印度尼西亚、阿联酋、俄罗斯、秘鲁、阿根廷、摩洛哥等国家进行临床三期试验。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