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粳稻非政策性收购占总收购量比重增加-粳稻期货

期货网11月29日讯,期货最新消息:今年中晚稻市场收购开展时间总体与上年基本相近,政策性收购价格与上年相同,虽然目前收购数量也与去年相当,收购结构却与去年有差异。

国家粮食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主产区中晚稻累计收购量达到3273万吨,同比增加164万吨。其中,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1725万吨,同比增加167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1548万吨,同比减少3万吨。

从收购结构来看,今年最低收购价政策性收购数量总体较上年下降。统计显示,今年的粳稻非政策性收购占总收购量比重较上年增加了15-20个百分点,中晚籼稻的非政策性收购占总收购量的比重较上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左右。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市场化收购主体进入到了今年的中晚稻收购之中,且截至目前的数据显示这一现象在粳稻收购体现的更为显著。后期这一现象能否持续则要先看其产生的原因。

以粳稻为例,往年的政策性收购基本集中在黑龙江地区,但由于今年我国进行了玉米收购政策的调整,作为主产区的黑龙江有部分贸易商或者粮食收储企业转而倾向于收购收益相对稳定的稻谷,因此在粳稻上市初期,各类收购主体收购都较为积极,而随着收购主体的增多,市场价格在10月中下旬一度超过了1.55元/斤的最低收购价。

按照国家规定超过了最低收购价则不能执行政策性收购,这也就造成今年黑龙江地区的政策启动比去年晚了10天左右。后期随着新粮上市量的增加与收购主体的相对理性,市场价格逐渐回落到政策性收购价以下,政策性收购随之启动。但适逢近期的雨雪天、农户惜售以及物流受限等因素,政策性收购量仍大幅度落后于去年同期。

总体来看,今年黑龙江稻谷产量较上年增加,且往年的政策性存粮仍有大量存于该省,在供应总体充足,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的下行压力较大,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价格的支撑作用将在后期逐渐体现,政策性收购比重预计将逐渐提高,今年的政策性收购量仍将持续高位。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