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回顾黄金历史上三次大涨

第一次 时间:1861~1865年,幅度:250%~300%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法定货币法案》,规定名为“绿背美钞”的纸币可以作为货币流通。绿背美钞与黄金之间并没有法定比价关系,实际上就是放弃金本位制。随着纸币的大量印制,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因为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英国,而英镑却是与黄金挂钩的,所以用绿背美钞表示的黄金价格基本上是1英镑的美元价格。战争初期,1英镑黄金价值4.86美元,但是在1862年以后,绿背美钞相对于黄金大幅贬值。到1864年达到顶峰,当时买1英镑的黄金需要12美元。

第二次 时间:1970~1980年,幅度:24倍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元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1盎司黄金,各国可以用35美元/盎司的价格向美国购买黄金。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援助欧洲各国灾后重建,美国不断地向世界输入美元,欧洲也由战后的“美元荒”过渡到了1960年代末的“美元灾”。由于美元泛滥成灾,通货膨胀已经愈演愈烈。当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国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关系后,世界进入法币时代,也就是进入全面通货膨胀时代,黄金出现暴涨:从35美元/盎司涨到1980年的850美元/盎司。

第三次 时间:2002至2008年3月,幅度:300%

网络泡沫与“9.11”之后,自2001年初至2003年6月,美联储共采取13次降息行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这是1958年以来的最低点),并将这一利率水平维持了一年时间。这一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随后几年美元的大幅贬值,以及美国向全世界输送通货膨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致使2008年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的通胀率达到两位数,而津巴布韦由于恶性通胀蔓延,则不得不取消了本国货币。在通货膨胀的带动下,黄金再次开始“闪光”,尽管最低点出现在1999年,但是实际上涨是从2002年开始的,到2008年3月,上涨到最高点1032美元/盎司,涨幅为300%。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