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养猪院士”印遇龙:淘菜菜“猪肉期货”模式平抑猪周期,产销两端受益

  在我国肉食品消费总量中,猪肉是重要的膳食蛋白来源,占肉食消费量的比例稳定在73%左右,是我国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生猪产业既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民生大事,又关系到成百上千万猪农的切身利益。

  今年,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猪的价格尤为动荡,针对猪肉市场的价格波动,淘菜菜宣布使用“猪肉期货”的模式直连产地,锁货保价。此举受到中国工程院“养猪院士”印遇龙的肯定:“为养殖户解决了生猪销售的后顾之忧,让消费者可以购买到实惠优质的猪肉,产销两头都受益。”

“养猪院士”印遇龙:淘菜菜“猪肉期货”模式平抑猪周期,产销两端受益

  (图说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印遇龙)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至10月份期间,生猪养殖前5个月盈利,后5个月亏损,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在6月份及9月份,生猪价格一度“触底”,跌破6元。11月份,因部分省份居民出现囤货现象,南方部分地区进入腌腊季,带动生猪需求,猪肉价格回升,而进入12月以来,猪价再次频频下跌,近日多地已跌破9元。

  猪价波动影响CPI指数和人们的消费水平,对猪农的影响更大。致力于生猪生态健康养殖三十多年的印遇龙分析,“猪肉的价格往往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当猪价高的时候人们就增加后备母猪的数量,当猪价低时人们就减少能繁母猪的数量,所以猪价往往表现出‘赚-平-亏’的周期性变化。”

  然而,生猪的市场价格受供需关系、饲料原料价格等因素影响大,加之市场信息预警系统不健全,猪的生产周期使市场信息反应滞后,猪价变化虽有一定规律,但并不好预测,生猪养殖户难以提前做好准备,往往只能根据市场情形做压栏、出栏、补栏等决策。

  因上半年猪价较高,养殖户对市场的心理预期较好,纷纷增加仔猪生产。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自今年3月以来,全国规模猪场仔猪生产量逐月增加,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更为明显,而仔猪育肥通常6个月出栏上市,导致后续上市的肥猪势必会逐月增加,造成供需错位。鉴于此,农业农村部今年已多次鼓励大家多买猪肉多吃猪肉,以缓解养猪户经营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印遇龙表示十分担心猪价动荡会造成“猪贱伤农”,他说道,“目前返乡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和资深养殖户具有一定资本积累和知识水平,他们是专业养殖户和家庭农庄养殖模式的主要力量,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养猪,所以猪价的周期性波动对这些猪农的生活影响很大,值得我们关注。”

  针对猪肉市场价格波动,淘菜菜11月23日宣布用“猪肉期货”模式缓解猪肉市场价格波动,通过提前锁定130个养殖基地的生猪货源,包销其存栏生猪,确保价格勐跌时养殖基地的生猪不滞销,同时,通过“直采直销”模式,确保猪肉不因批发商逐级加价而导致市场终端价格飞涨。

“养猪院士”印遇龙:淘菜菜“猪肉期货”模式平抑猪周期,产销两端受益

  (图说2:淘菜菜“猪肉期货”模式平抑猪周期,让产销两端都受益)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