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托市麦成交率如期重挫 麦价波动愈发贴近供需基本面-小麦期货

3月以来,我国小麦价格行情整体偏弱调整。由于小麦市场短期内仍将维持供强需弱的整体格局,加之政府进一步调整小麦拍卖政策维稳,4月小麦市场预计仍难有大的起色,接下来需密切关注政策性小麦拍卖交易情况、新季小麦生长及玉米等相关市场变化等情况。

据走访了解到,3月份,政策性小麦拍卖市场投放充裕,各级储备企业小麦轮换积极、出库增加。而下游产品销售不畅,此外玉米价格不断下跌,市场对饲用小麦需求减少,主产区小麦价格行情稳中偏弱、调整回落。

本月小麦价格呈现追随玉米价格下跌走势,一是因为面粉市场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面粉终端走货慢,面粉企业开机率下降,原粮需求减弱;

二是当前进入养殖淡季,饲料企业多以消耗前期库存小麦为主,采购小麦需求不足;

三是尽管流通市场小麦已经不多,但政策性小麦供给充足,加之各级储备轮换出库、贸易商在新粮上市前出清手中小麦,小麦供给将持续充裕。

据了解,3月份,虽然政策性小麦竞价交易热度降温,市场的成交逐步趋于理性,但整体成交量仍处于相对高位。当月共进行政策性小麦拍卖交易5次,累计投放小麦2010.06万吨,实际成交855.7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791.74万吨;平均成交率为42.57%,较上年同期增加37.40个百分点。

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的4月7日最低收购价(临储)小麦竞价销售交易公告显示,最低收购价(临储)小麦竞价销售投放数量继续维持400万吨,但调整年度小麦投放结构,减少2018年、2019年小麦投放范围和投放数量。竞买仅限面粉加工企业和饲料养殖企业参与,所购买小麦只能自用、不得转手倒卖,有关部门适时开展抽查。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谨防上当受骗。

分析来看,4月7日托市麦成交率如期重挫,较前一周下降7成左右。与其单纯判断政策对于现货市场的多空影响,不如说在国内玉米价格完成“暴涨-暴跌”之后,稳定市场预期或许才是有关部门想要的结果。超跌之后的合理回归可以,过度炒作需要掂量。

一、4月第一周托市拍卖成交锐减与政府的“预期管理”

4月7日,我国托市和临储小麦周度投放量402万吨,成交量51.5万吨,成交率12.81%,加权成交均价2348元/吨,最高价2570元/吨,最低价2290元/吨。这是今年第二次收紧托市麦交易规则后的首次拍卖(上一次发生在1月26日,政府为抑制托市麦炒作热潮,大幅提高交易保证金至200元/吨)。

从上图可见,虽然整个3月国内玉米价格狂跌300元/吨,小麦价格出现不同程度走低,但两者之间价差依旧高达400-500元/吨,对于小麦饲用替代并无显著影响。同时,政府减少年份较近的托市麦投放,增加陈麦投放量的意图也有所体现:不希望口粮进入饲料用途,但不限制多年陈粮饲用弥补玉米中长期“缺口”。

二、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利空”耗尽是最大的利多

早在3月下旬,我们认为国内玉米市场利空已基本耗尽,猜测“否极泰来”转折点即将到来。然人算不如天算,在关内饲料企业在“多元替代”效应层层发酵,叠加陈稻恢复拍卖、二季度进口玉米大批量到港预期下,最终由北方深加工企业诱发了一轮“暴跌”。

另外,从去年8月以来政府相关部门“舆论引导措辞”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并非刻意压低粮价,只是不愿意看到“粮价大幅上涨”,而在玉米行情疲弱之际限制小麦拍卖,一方面是打消市场非理性“囤积”小麦的念头,另一方面可以看做是一种“前置”的预期管理。

总之,我国有关部门“收紧托市麦”实为“提前挤水分”的做法,这将使得未来玉米、小麦价格的波动愈发贴近真实的供需基本面,谨防出现类似于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的那场“狂欢”(以及后续哀鸿遍野)。

受政策调控影响,预计后市小麦行情走势分化现象将会更加明显。从变动内容来看,调整不同年度库存小麦的投放数量,利于国家小麦库存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而限定参与竞买者的范围,则更能使拍卖粮源为需者所购,减少人为炒作,利于小麦价格的稳定。

温馨提示:黑色系遭遇打击,动力煤一度触及跌停!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谨防上当受骗。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