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基本面边际利好 白糖期货有望继续走强-白糖期货

2020年上半年原糖期价受疫情影响快速下跌,下半年缓慢反弹攀升,2021年后继续震荡上涨。一二月份随着全球疫苗陆续接种,各国货币刺激政策实施,商品价格总体走强。原糖短期突破15美分,最高到达17.29美分,未来重心有望继续上移。

国内白糖表现相对较弱。2020年上半年白糖期货价格紧跟原糖节奏,年中窄幅振荡,年底继续低迷。2021年春节后小幅上涨,国内白糖走出与原糖不一样的走势,主要是国内白糖价格前期偏高,大幅升水外糖,所以外糖价格上涨,国内跟涨动力不足,内外价差进一步缩小。未来随着价差缩小,进口保护政策结束,配额外进口缓慢放开,内外糖走势相关性增加。

逻辑梳理

疫情后期,国际白糖表现强于国内白糖,主要是全球白糖供需矛盾突出,供给缺口较大,库存消费比连续降低。国际白糖上涨的这个驱动力将继续存在,近期机构普遍预测供需缺口扩大。ISO预计全球糖市在20/21年度出现480万吨缺口,高于此前预估的350万吨。

国内来看,造成国内白糖与原糖供需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产量稳定,受进口大增、糖浆维持高位的阶段性利空影响,导致国产糖去库受阻,期货、现货价格承压。压制国内白糖价格走高的因素在慢慢发生变化,国内供需有可能改善,基本面驱动逐渐显现,2021白糖基本面上行驱动增加,估值有望继续修复。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已见成效

有关机构公布的信息显示,2020年年底,相关机构对广西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下称“双高”)糖料蔗基地进行田间测产,随机抽取了306个项目片区42.68万亩样本。经专家测产,“双高”糖料蔗基地样本点平均亩产6.89吨、蔗糖分15.58%,实现了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提出的“亩产超6吨、蔗糖分超14%”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目标,标志着广西糖料蔗核心基地生产条件趋于完善,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逐步实现降本增效,加快推动了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谨防上当受骗。

据了解,201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累计划拨中央财政30亿元,在广西规划建设500万亩“双高”糖料蔗核心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各级财政资金150多亿元,建设实现生产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糖料蔗生产基地,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生产能力逐步稳定;二是糖料蔗主产区生产条件不断完善;三是机械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四是品种选育供应能力显著提高;五是农民种蔗效益增效明显。

白糖期货、期权助广西蔗糖产业稳定良好发展

郑商所秉持服务“三农”初心,自2006年1月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始终保持与产业企业等的沟通,积极服务广西糖业发展,助力当地脱贫攻坚。与此同时,白糖期货价格的“风向标”作用逐步被食糖产业认可,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采用期货价格进行远期点价、基差买卖等,丰富了现货交易方式。

特别是近几年,郑商所主动深入产业,耐心倾听产业呼声,积极回应产业建议,多次优化调整交割仓库布局及升贴水,均取得了明显效果,获得广西产业企业的广泛认可。自2016年起,郑商所连续4年在广西、云南等蔗糖主产区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在服务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助力蔗区脱贫攻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4月,白糖期权在郑商所上市以后,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和市场功能的逐步发挥,白糖期货、期权服务广西糖业发展的广度、深度又得以进一步拓展。

从近年来白糖“保险+期货”试点效果看,一方面,蔗农通过参加白糖“保险+期货”项目能够间接参与期货市场,锁定糖料价格,进而稳定种植收益;另一方面“保险+期货”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供了有效工具,也为广西等白糖主产区糖料收购市场化改革积累了经验,既是对现有宏观调控政策的有益补充,也为蔗区农民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持。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谨防上当受骗。

白糖期货综述及操作策略

价格分析

1、影响因素:中国前期冬季寒潮天气,对南方甘蔗主产区的影响,甘蔗受冻,产糖率平均下降,未来全国糖产量预估有所下降。关注每月的产糖数据,最终值是否减少。巴西和泰国的播种面积和未来天气情况,也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在泰国和巴西之前创纪录产糖之后,预计未来可能有减产。

2、行情节奏:中长期未来是震荡上行的概率偏大,基本面和技术面同步配合,随着疫苗普遍接种,未来各国封锁减少,消费会有阶段性爆发,而全球产量在经历高峰之后会有所减少。

3、演变逻辑:基本面边际利好,同时随着货币放水,全球通胀预期加剧,商品普涨,白糖易涨难跌,2021年白糖价格震荡偏多。

温馨提示:国内进出口数据重磅出炉!农产品市场接下来会如何运行?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谨防上当受骗。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