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废铜2021年盘点和后市展望

导语

自2021年以来,伴随着废铜现货供需结构矛盾的不断扩大,加之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年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给予大宗商品发挥的空间,有色商品开始登台唱戏,废铜价格得益于铜市火热,也创下历史新高。截止2021年12月31日。废铜价格较年初上涨11798元/吨,涨幅高达20.3%。

因废铜作为电解铜的替代品,影响废铜价格的因素也与铜类似,涵盖金融属性和工业属性两方面(宏观和供需)。

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以来,各国处于超宽松货币的环境中,货币市场的“开闸放水”导致期铜的快速上涨。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以美联储为首的欧美等国央行采取“印钞”策略,通过单边消费刺激拉动经济复苏,短期内铜受金融属性影响较强于5月刷新近10年峰值,废铜价格也受其带动,普光最高价达到逼近70000元/吨,同比上涨72.5%。尽管四季度开始海外加息等消息不断,但目前对于废铜价格利空的边际影响减弱,暂时持稳于68000元/吨,废铜普光年内支撑在62800元/吨。

与“碳”相关话题层出不穷,需求预期的看好吸引投资青睐,成为技术面驱动价格上涨另一主要因素。“新基建”、“碳达峰”等词语的陆续出现,我国也提出“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电力脱碳到可再生能源用铜、新能源充电桩和光伏等电力设备的使用,均对未来预期铜需求表现强劲,利好年内铜价的强势上涨,成为利好废铜价格的另一因素。

故金融属性发力成为短期利好废铜价格的“催化剂”,但长期影响价格因素仍是供需,目前国内低氧铜杆设备年产能总量已过1000万吨,然而废铜回收总量(回收+进口)却不足500万吨,因此长期影响废铜价格仍是目前供远小于需的供求格局。

废铜进口断崖式下跌,国内供应改善有限,难以满足国内需求;废铜回收总量整体呈现下滑,以进口较为明显。据卓创资讯测算2021年废铜年回收量在300万吨左右,较去年无明显的增加或者减少;进口方面,尽管去年年末取消批文限制,但修复作用有限。

因物流和各国国情影响,废铜来源地分布也相对集中。据海关数据统计,目前东南亚成为废铜进口的主要来地,其次是欧洲和美洲;而马来西亚作为目前东南亚各国主要进口来源地,目前占东南亚进口40%,占国内年进口约17%左右。

而受供应影响较为明显的是加工企业,去年再生铜厂开工情况整体低于往期。根据卓创资讯跟踪检测,样本量在30家的再生铜厂2021年下半年废铜厂产能利用率多保持在43%-66%,且在12月份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以华北市场下半年产能利用率为例,整体区间保持在50%上下,12月因减产和停工的提前利用率出现明显的下滑。

所以目前供需矛盾的突出成为长期支撑废铜价格的主力,基于此而后市的价格走势仍需立足供需结构和近期的宏观消息判断。结合目前市场因素分析,卓创资讯认为2022年废铜价格存在承压回落的可能。

首先是金融要素短线存在利空影响。已经可以确定的是3月份美联储缩减购债结束,结合目前其国内高通胀率,加息的到来或将较大程度影响技术端铜价走势,因此在2022年1季度末和2季度,废铜存在跟走期铜下跌的可能,

进口供应方面影响力度较小,海外进口量相对固定,但需警惕东南亚部分国家国内对待废旧进口的政策变动。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MITI)发表声明,马来西亚废金属进口标准收紧今日(2022年1月10日)执行。铝和铜要求必须包含94.75%的铝铜含量,这将导致对于进口加工废铜原料的严格,作为我国东南亚主要进口国或将对进口产生一定影响。卓创资讯预计2022年废铜进口或在150-180万吨之间,对于价格多空影响有限。

此外,市场着重关注的则是废铜成交规范化对于价格影响,也就是3月1号后废铜交易需含增值税进行交易。根据卓创资讯了解,目前仅有少数市场开始执行,多数铜厂仍保持观望或者按照前期方式进行采购。预计规范化后或将提高废铜的回收成本,不会影响对于地区铜厂的“条件性”保护。未来或对于价格直观上存在有限的利好影响。

据此分析,未来废铜价格在2季度或存在下跌可能,中长期因为基本面结构和未来“碳”因素的需求影响,且中长期利好因素颇多,例如,今年特高压项目核准提速,规划的项目有望全部核准,未来四年特高压建设规模空前,对于预期需求存在较强利好。因此,废铜价格在2022年或呈现回落后高位震荡的走势,春节前后参考废铜成交区间62500元-64500元/吨。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