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春节”是生猪行情的“盛宴”吗?

触底预期下,1月份行情跌幅明显

进入2022年以来,国内生猪市场颓势难改,行情下滑显著。中旬虽逐步进入消费旺季,屠宰企业缓慢增量,但生猪价格上涨却依然乏力。截至1月18日,卓创资讯监测全国生猪交易均价为13.96元/公斤,较上月末下滑2.20元/公斤,跌幅13.61%。

在未来周期即将触底的预期下,目前养殖端出栏积极性仍较高,屠宰企业虽有增量,但整体收购难度并不大。即将进入春节消费高峰期,是否能如业者预期一般猪价出现上涨呢?是遵循历史规律?还是走出特立独行的行情?

供需格局是决定价格涨跌的关键

纵观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的6年时间,处于上一轮猪周期高点前后的2016年、2017年,春节前消费高峰期猪价呈现上行趋势。这两年的春节是处于供不应求的周期顶部,消费对价格的利好作用略大于供应的利空作用,价格出现小幅上涨。我们以春节前后20个工作日为时间维度进行价格对比,如下图。

其他年份春节前价格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春节消费高峰伴随而来的是养殖端节前的集中出栏,在猪源并不紧缺的“底部”或“下行”周期年份,供应对价格的利空作用显著大于消费的利好作用,春节前价格下滑较明显。

春节后处于上行周期的2015年、2016年短暂小幅下跌后出现小幅反弹,供应不足主导行情的变化。其他下行周期年份节后则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下跌,春节后断崖式的消费回落对价格的拖累作用明显。

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行情波动的频幅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后供不应求的2020年,虽价格高位,但春节前行情仍出现了较明显的上涨,其他年份则呈现显著的下滑趋势,这与历史年份春节前的行情区别不大。但春节后价格趋势的确定性不强,卓创资讯认为这与2020年以来国内新冠疫情导致的生猪调运不畅有较强的关系。

与疫情发生前相比,春节前后价格的波动幅度及波动频率显著增强。卓创资讯通过研究发现,春节气温相对较低,非洲猪瘟病毒活性增强,北方地区非瘟及常规类疫情发生的概率均有增加,而疫情造成的损失让部分养殖群体出现恐慌情绪。不仅仅是恐慌性出栏,还存在高盈利时期因恐慌感染而刻意压栏的行为,业者选择的不一致性,为春节前后的行情剧烈波动提供了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春节的确是国内消费的最高峰,但并不能成为生猪行情的“盛宴”。虽近两年情绪因素对行情波动的贡献率提升,但卓创资讯认为供需格局才是决定价格涨跌的关键。

春节旺季奠定年度基础,2022年春节前后整体下行

春节前后一个月的价格仅在供不应求的周期顶部上涨,在其他时期则以下滑为主,周期顶部价格波动的空间弱于周期底部。春节前后价格的涨跌幅在判断周期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可以说春节旺季消费周期是国内猪周期的一个缩影,基本奠定了春节后年度价格的趋势。

那么2022年处于即将触底的下行周期年,国内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难以改变,消费旺季依然与集中出栏重叠。综合历史规律及对市场实际供需调研的结果,卓创资讯认为2022年春节前生猪价格上涨的难度较大。业者翘首企盼的节前上涨行情或难以实现,即使上涨也是幅度有限;春节后行情下滑的风险仍较大,但下滑幅度将显著小于2021年,预计在10%以内,同时2022年周期触底回升的确定性较强。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