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稻米市场主流稳定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局部波动空间微小!

  主产区秋粮收购进度(1月15日)

  截至1月1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2715万吨。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604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223万吨。累计收购粳稻3355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1008万吨。累计收购玉米6569万吨。累计收购大豆187万吨。

  1月稻米及副产品行情走势

  1月份以来,国内稻米价格总体以稳为主,局部波动微小。临近年底,购销市场未见明显起伏,扫尾供应年底备货。大米副产品价格呈现稳中小幅趋强。东南亚大米出口价格小幅上涨。

  国内稻米价格总体维稳截至1月19日,全国稻米均价为3825元/吨,较上周持平,环比下滑7.02%。年底,产区米厂生产扫尾供应老客户为主,稻米价格总体稳定。稻谷售粮进度不一,基本平稳。节前,稻米价格继续看稳。目前普通大米出厂主流价1.75-1.90元/斤,优质粳米出厂主流价1.95-2.20元/斤,按品种定价。普通稻谷到厂主流价1.27-1.33元/斤,优质稻谷到厂主流价1.35-1.40元/斤,个别品种有高价。临近年底,部分产区售粮积极性有所提升。

  1月份以来,大米副产品价格稳中小幅上涨,主要受供应量不多影响。截至1月19日,主产区粳油糠出厂主流价1.17-1.28元/斤,籼油糠主流出厂价格1.27-1.40元/斤。部分抛光粉出厂价格1.28-1.34元/斤。毛碎/混碎米出厂主流价1.25-1.35元/斤,抛光碎米出厂主流价1.40-1.50元/斤。部分白米出厂价格1.25-1.37元/斤,稻壳出厂主流价格270-480元/吨,个别地区有高价。壳粉出厂主流价500-630元/吨。

  大米:中国进口创新高

  2021年1月至8月,中国大米进口量达到32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印度对中国大米市场的供应大幅增加,碎米出口达到100万吨。

  根据IndexBox最近发布的报告表明:由于动物饲料对碎米的需求激增,中国大米市场的外国供应需求急剧增加。2021年1月至8月,中国进口了创纪录的320万吨大米,而碎米占总量的一半。印度成为中国最大的大米供应国,在此期间出口了前所未有的100万吨碎米,相对于中国国内大米,其价格具有竞争力。印度方计算,采购额超过2.25亿美元。碎米主要用于饲料、小吃和酒类制造。

  从缅甸、越南、巴基斯坦和泰国等其他主要供应国购买的碎米也有所增加。2021年1月至8月,来自巴基斯坦的出货量从2400万美元飙升至9000万美元。同期,来自越南的进口从1.31亿美元跃升至1.5亿美元,而泰国的供应从2500万美元飙升至4400万美元。缅甸向中国出口的破碎大米从4100万美元增加到8100万美元。

  2020年,中国的大米进口量飙升至290万吨,比2019年增长了16%。以价值计算,购买额飙升至150亿美元。

  缅甸(911K吨)、越南(788K吨)和巴基斯坦(475K吨)是中国大米进口的主要供应国,占总进口量的75%。其次是泰国、柬埔寨、中国台湾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占25%。

  从价格计算,越南(4.52亿美元)、缅甸(3.24亿美元)和泰国(2.42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大米供应国,合计占进口总额的70%。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台湾(中国)稍微落后,总共占30%。

  2020年,中国大米的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501美元,与前一年持平。起源国的价格差别很大;成本最高的国家是泰国(每吨746美元),而缅甸的价格(每吨356美元)是其中最低的。2020年,老挝实现了最显著的价格增长率,而其他主要供应国的价格增长速度则较为缓慢。

  后市预测

  节前稻米市场继续看稳。节后市场关注稻谷最低收购价及米市需求变化。由于农资等种植成本上涨,预计稻谷最低收购价存小幅上调可能,利于托底市场、提振信心,缓解春耕前部分产区集中售粮压力。开春后,米市需求或逐渐稳中小幅提升、余粮充足,由于市场心态总体理性,预计稻米市场主流稳定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局部波动空间微小。

来源:杂粮通;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