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农膜回收】系列文章二:废农膜回收难点及解决办法

导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膜使用非常广泛,在全国各地都有应用和推广,但废农膜回收难再利用率低也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将从解析回收难原因,各地区回收再利用进展出发,探寻未来解决之道。

地膜使用广泛但废旧膜回收率不高

地膜的主要成分为PE,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地膜留在土壤中,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吸湿性和通透性,继而影响作物出苗,导致减产。

我国一些地方废旧地膜回收率不高,究其原因有三点。

第一,由于地膜本身成本低,地膜残留捡拾困难,回收费时费力效益还低,农民不愿回收。

第二,农用地膜劣质问题较多,从而难以回收。2018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3735-2017)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新国标实施后,未达标的地膜产品不再允许生产和销售。新标准有利于地膜机播作业和回收,对于解决地膜残留问题、减少农田“白色污染”、逐步改善土壤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限塑令中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并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但目前,农膜生产厂家很多,质量良莠不齐。由于一些农用地膜质量不合格,地膜不到揭膜时间就老化了,无法回收,膜揭不起来,放在地里就会造成污染。类似这样的农膜问题在我国农村十分普遍。另外新标准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而旧标准的地膜厚度是0.008毫米,旧标准1卷地膜可以铺3-4亩地,而新标准1卷地膜只能铺2亩地,农民成本增加了,对新地膜接受程度不高。再加之市场上监管不力导致不合标准地膜还在生产,对新标准地膜推广应用造成难度。

第三,农民环保意识较差。由于农民外出务工,土地耕种大部分由家里的老人和妇女承担。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环境保护本就没有概念,没有认识到农膜会带来危害,因而很少有农民愿意主动清理耕地里的废弃农膜,而是图省事随意丢弃。

农地膜回收再利用问题凸显 废旧膜残留土地中危害巨大

农村废弃农地膜回收是一项新的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暂时还没有一套科学的运作模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膜处理和再利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废弃农膜的初次分类做得不够规范,致使工作难度较大,处理起来较为困难,增加了后续分类的工作难度;二是回收网点、种植大户交售废弃农膜中的泥土、杂质和水分等严重超标,导致加工厂在清洗环节上存在很大难度,甚至无法加工;三是目前市场环境导致加工厂加工的塑料颗粒价格偏低,加工厂用水、用电、用房等成本过大,并且没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

塑料污染、微塑料污染是目前社会关切的热点话题,在全球范围看,塑料污染重点还是在海洋、河流中,土壤塑料污染相对而言属于比较小众的、滞后的研究点和话题。对我国而言,由于地膜覆盖应用的特殊性(全球地膜用量74%在中国),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是我国特有的污染问题,这种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尤其是土壤中微小塑料数量和危害基本上属于空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农田地膜残留污染影响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

第二,地膜覆盖和残留对土壤塑化剂的贡献有限。

第三,地膜覆盖和残留与土壤重金属问题无关。

废旧地膜回收全国各地进展不一

据调查,全国各地农膜回收利用情况不一。有的地方农膜回收利用率高达80%以上,而有些地方农膜回收才刚刚起步。

新疆:自从首次将农田地膜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来,目前新疆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已突破60%,长期困扰农田的“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介绍,农业、生态环境等部门不断健全地膜回收产业链,现已建成42座地膜回收加工厂,地膜回收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超过60%。未来两年,新疆将进一步推动农田地膜回收利用,基本实现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全覆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届时农田当季废旧地膜回收率有望超过8成。另外新疆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可降解地膜。

重庆: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农膜回收率达到87.7%,高出国家目标任务7.7个百分点。该地区是如何做到的?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3年行动中,并赋予市供销合作社牵头负责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职能。重庆市供销合作社通过规范管理流程,不断健全废旧农膜回收机制来解决田间白色污染,让田间地头减“白”护“绿”。在重庆綦江区废旧农膜贮运中心,打包好的废膜会被运到綦江区供销集团合民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废旧农膜经过机器清洗、打碎、风干热化、压缩、冷却等工序后,变成了全新的黑色颗粒,最终生产为农用滴管和塑料制品。

据了解,目前在重庆綦江区21个街镇建成21个回收站,实现全区镇级回收网点全覆盖。同时回收企业主动对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可进行预约上门收购服务,回收企业还通过流动车对农户的废弃农膜进行收购,最大程度做好收购服务工作,做到应收尽收,不留死角。目前,加工企业与周边区县供销合作社主动对接,合民鑫公司已与万盛经开区、南川区、巴南区、璧山区、江津区供销合作社等5家回收企业签订了代加工协议。

监管难,是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的一大“痛点”。运用大数据手段,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监管更加精细、精准。2019年,重庆开发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综合管理平台,对全市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利用等全过程实施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监管,实现了数据可溯源,责任可追究。

重庆一边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施管理,一边积极推广降解地膜新技术。2019年至今,重庆已在全市29个区县开展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示范,探索从源头上解决农膜残留问题,推广示范面积达到12000亩。

甘肃:陇西县是一个旱作农业大县,年覆膜面积80万亩左右,年覆膜总量达5000多吨。但在农业生产中重使用、轻回收,土壤地膜残留和人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种现状,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陇西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陇西县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抓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紧急通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集中回收和网点建设相结合,全县已建成县级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1家,乡镇废旧农膜回收站23个,村级废旧农膜回收网点72个,形成“县有回收企业、乡镇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工作格局。通过采取废旧农膜“以旧换新”“交旧领新”和“以膜易物”等方式,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捡拾废旧农膜的积极性,做到废旧地膜回收全覆盖。

山东:以潍坊市举例,潍坊昌邑市把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重要工程来抓,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循环利用”的农业环境治理体系,为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对于有可回收利用价值的农膜,由农户送至各镇街区回收点,再由回收点送至归集点,归集点进一步加工处理循环再利用。废旧农膜回收企业将废旧农膜加工成产品后对外销售,变废为宝,有效杜绝了废旧农膜焚烧、堆积、掩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截至目前,昌邑市上交废旧农膜的农户达3000余户,农膜回收率80%左右,有力保护了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农膜,主要是通过项目带动,免费进行回收,回收后的农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体系进行处理。

其他省份也制定了与地膜回收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仍在推进中。

农膜回收低、回收难需多方协力解决

农用地膜回收利用不同于肥料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回收难度更大。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经济问题,需要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共同推动。

要真正将这一行动落地,首先,要规范农膜市场,提升农膜质量。《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开展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行为,并将其纳入农资打假行动。

其次,要建立回收体系和机制,以调动农民和回收企业的积极性。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回收价格,激励群众捡拾农膜的积极性,并严格质量要求;三是对种植大户等建立考核机制,从使用农膜的量来核定需要回收的废弃农膜量,同时与相关补助政策挂钩,促使其主动回收废弃农膜。

另外业内部分人士认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也可以借鉴农药包装回收处理的成功经验:一是设立废弃物回收处理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此来保证强制回收各项费用的开支。二是在乡镇级建立废弃物回收站,集中回收储藏废弃包装物,统一进行处理。三是建立有偿回收制度,对农民进行有偿补贴。

另外也可以参考家电废旧回收再利用,构建中国地膜回收处理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

再次,须对回收地膜的处理和再利用进行科学评估,从多维度考虑回收地膜的出路,形成可实施、可落地的处理方法。回收地膜的处理和再利用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到底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回收地膜本身的特点、所处的环境及所拥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因此所有的再利用和处理方式也应该是开放的,可以选择的。

总结来看,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地膜应用具有特殊性,同样,地膜回收处理也只是近5年才开始受到社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总体而言,我国地膜回收处理还相对粗放,关于地膜回收处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也是近几年开始着手制定和颁布,但关于具体的实施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还在摸索之中。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地废旧农膜回收问题正在有序推进。然而减少塑料污染,推动农膜治理也面临着生产质量、成本、补贴政策、环保意识等方面的问题。农膜回收治理任重道远,还需有关涉政府部门、地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推进。要从根本上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统筹施策,样点经验推广、执行和监督也需到位。

文|翟秋萍

来源|卓创资讯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