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油价上下翻飞的日子,塑化链不够兴奋的背后

3月至今,国际油价振幅超过35美元,期间国内原油系品种涨跌停频现,化工期货剧烈波动品种亦有不少,不过除去原料非油头的橡胶、纯碱,无论从涨幅以及振幅,塑化链品种表现是远没有聚酯以及煤化工品种那般活跃。

原因之一是因为聚烯烃除了和原油高度相关外,在煤化工及其他路径生产方式所占比例也不低。尤其是PVC主要产能还是以电石为原料。此外业余当前聚烯烃自身供需矛盾仍然较大有关。一方面聚烯烃近年来处于产能投放周期当中,一季度也有镇海炼化、浙江石化等新装置投产,供应端维持充裕。另一方面下游需求表现较为一般,在原料价格过快上涨的情况下,下游采购心态偏谨慎,随用随采为主,少有投机性备货,使得当前中上游环节库存压力偏大。

我们知道在化工品的价格波动中,存在两种基本逻辑:成本端推动与供需拉动。在不同的阶段,影响价格的主要逻辑也有所不同,在价格相对较低,化工装置利润低下甚至亏损时,成本端推动一般是主要逻辑,此时化工品价格很容易跟随原油价格上涨。从估值来看,PE、PP与原油、丙烷的比值处于近十年的低位,内外倒挂、粒粉倒挂,成本支撑偏强。

但在价格越高的同时,需求端的压力越大,价格的上涨开始受到需求不足的拖累。因此,我们有时会看到原油与下游走势出现跟涨不足甚至部分背离。所以近期塑化链总体运行方向还是向上,但幅度与顺畅性则与供需状态挂钩。聚烯烃节后需求跟进乏力,产业链库存从上游转移至中游,下游订单恢复不不及预期备货意愿低,主要库存压力集中在中游环节,导致在上涨过程中基差始终维持在偏弱水平。更为极端情况则是上游占据太多利润逼停下游需求。

尽管炼化一体化企业某一产品陷入亏损并不一定要执行停产。因聚烯烃作为炼化一体化企业的末端产品,不能决定整体装置的综合利润水平。不过一旦一体化装置主营产品——成品油已经难以持续传导原油涨幅(按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当原油价格超过130美金/桶时,成品油对原油价格的传导将变得更加困难。)对于装置整体利润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在此背景下,上周则传出部分油头企业降低负荷消息,造成聚烯烃盘面补涨力度领先。这也从侧面看出一旦供需形势预期乃至发生实质变化,对行情影响力不小。

PVC面临同样的情况。虽然国内PVC80%的产能都是煤头,但由于海外PVC全部是油头。因此PVC仍然会与原油发生联动。此前原油大幅上涨,PVC会基于成本上涨逻辑出现被动的上涨。但幅度会相对有限。这主要是由于原油的上涨短期内并不会造成PVC供应出现实质性的减量。当PVC价格涨到一定程度时,来自需求的负反馈会使得价格难以继续跟涨原油。尤其是当下PVC库存较高,现货压力较大。

不过若高油价持续,欧洲可能会出现实质性的PVC供应减量,毕竟其三分之一左右的油气是依赖于俄罗斯供应。参考去年2月德州寒潮造成的美国供应减量的影响。欧洲PVC暴涨则成为可能事件。届时国内出口放量将是可预见的未来。所以此第二阶段将是PVC现货供需不断好转,驱动不断走强的主动上涨阶段。

当然鉴于油价在上周再度大幅回落,部分化工产品利润得到修复,所以需求反馈倒逼上游缩减供应的实际效果还需跟踪。尤其对于某些产业链越接近末端,需求分布就越分散,下游并无完全掌握定价权的巨头企业。需求端走弱的力量虽然不时会对价格形成拖累,但成本端力量仍将是左右盘面的主逻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